凝心聚力 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2020年05月24日10:05  来源:重庆日报网
 

  脱贫路上的石柱县中益乡人居环境大提升,美丽乡村入画来。(摄于二○二○年四月一日)。记者 万难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周少政

  蒲彬彬

  李春奎

  谭建兰

  冉慧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5月23日,参加重庆代表团“云”记者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实际谈变化、讲打算。大家表示,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聚焦三大方面发起总攻

  “开局即是决战,全程都需冲刺。”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表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涪陵区将集合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聚焦三大方面发起总攻。

  首先,坚持滚动排查、坚持全面核对、坚持“四个不摘”,把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解决到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涪陵区全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第一时间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增收100余万元。

  其次,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近年来,涪陵探索推行益贫带贫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榨菜、中药材等扶贫主导产业,累计带动1.3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立足自然禀赋、文化资源,开展四季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脱贫。大木乡依托高山生态资源,发展避暑休闲观光旅游,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至1.5万元。

  第三,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强化扶贫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当地先后举办“身边的脱贫故事”等宣传宣讲1190场次,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7期惠及9000余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

  脱贫路上感人故事多

  记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跟大家分享了几个感人的脱贫小故事。

  去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博士豆虎,被选派到垫江县砚台镇太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豆虎初来乍到,村民一开始不太“买账”。到任后,豆虎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里的情况,引导全村80%农户参与花椒种植,帮助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从此,村民对豆虎信赖有加。

  33岁的夏余波,曾经是垫江县鹤游镇金钱村的建档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带领下,夏余波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脱了贫。今年2月,他主动把地里的4万斤蔬菜捐给抗疫一线。在他的带动下,同村的村民也自发捐菜。

  曹回镇大坪村脱贫户刘德学,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养殖小龙虾脱了贫。脱贫后,他成立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3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带领更多人一起脱贫。

  “脱贫攻坚路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蒲彬彬说,目前,垫江县除2019年新识别的贫困群众1户3人外,其余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9804户31588人全部实现脱贫。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垫江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高质量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

  田间地头种上“摇钱树”

  到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特意走访了几个边远山村,了解巫山脆李的生长及销售准备情况。

  目前,全县已种植巫山脆李25万亩,脆李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打产品。李春奎说,巫山的农村变化巨大:截至2019年底,巫山累计实现24384户89003人稳定脱贫。脆李、柑橘、核桃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其中巫山脆李亩产达1.6万元,可以说田间地头都种上了“摇钱树”,巫峡大地成了“花果山”。

  李春奎说,目前,巫山正努力打好3场战役。一是坚决打赢打好“百日攻坚大会战”,重点是聚焦还未脱贫的部分贫困群众、市级深度贫困乡镇、4个定点攻坚村等,确保稳定脱贫。二是坚决打赢打好“突出问题歼灭战”,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等反馈问题整改,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及基本医疗等全面保障。三是坚决打赢打好“稳定收入保卫战”,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贫困户就业保障、惠农政策兑现、社会兜底保障等。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要体现在当前能脱贫,更要注重长远能致富。目前,我们正促进深化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李春奎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

  “党的政策好,贫困户正努力向前跑”

  这些年,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都看在眼里。

  她说,脱贫攻坚以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全靠肩挑背扛。现在,村村都通水泥路,物资进出有了汽车运输。

  谭建兰欣喜地看到,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下,贫困户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干部们走村进户,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为他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在谭建兰看来,要确保群众稳定致富增收,需要长效的产业机制。目前,这种机制正在形成。比如,石柱的黄连、辣椒、莼菜已经成为带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上进村贫困户谭正兵在谭建兰的帮助下,种植了5亩辣椒。为帮他稳定增收,合作社为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并保证收购他家所有的辣椒。此举让他年收入超过1.5万元。不仅如此,政府还帮助他修缮房屋。目前,谭正兵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谭建兰认为,脱贫攻坚要取得显著成效,激发贫困户自身的内生动力非常关键。她说,现在,农村等靠要的思想少了,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成为风尚。

  “党的政策好,贫困户正努力向前跑。”谭建兰说,“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脱贫攻坚必定会圆满收官!”

  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会主任冉慧

  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改变了面貌、增加了收入。”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会主任冉慧介绍,近年来,天山堡村依托临近桃花源5A级景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冉慧说,过去天山堡村只有一条3米宽、11公里长的通村路,饮用水也是“天落水”,产业基础薄弱,全村贫困户多达188户814人,是桃花源街道唯一的贫困村。把路修起来,让日子好起来,是乡亲们共同的期待。

  为此,天山堡村连续3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及乡村产业振兴,通过精准施策到户到人、走访帮扶、对接帮扶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硬骨头;同时,村里大力发展烤烟、高山蔬果、中药材等产业,探索农文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和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高山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目前,天山堡村已实现贫困户产业到户全覆盖。

  冉慧介绍,如今,便民路、产业路和旅游路已遍布全村,荞木坨美丽乡村示范点获评当地最美村寨,非遗“苞谷戏”这一文旅载体,已发展为一张特色旅游名片。随着乡村特色旅游走上正轨,很多搬出去的村民又搬回来了。“我们将进一步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冉慧说。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国栋 王亚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巨建兵摄/视觉重庆

(责编:盖纯、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