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扶贫路上少了一位好支书

2020年06月03日08:23  来源:重庆日报网
 

王珍洪为村民运送物资。(资料图片)

王珍洪生前用的公文包和遍访贫困户的工作手册。(资料图片)

  5月28日凌晨4时48分,彭水县普子镇大龙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珍洪因病医治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

  这位1米78的苗家汉子,靠着当初的入党誓言,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向组织提过丁点要求,与贫困斗、与病魔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直坚持到生命最后。

  “好书记,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呀”

  “太可惜了,他还这么年轻!”得知王珍洪不幸去世的消息,村民秦成尧和老伴愣了许久,落下眼泪。

  今年61岁的秦成尧,2014年因病被评为建卡贫困户。王珍洪成为他家的帮扶责任人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忙硬化院坝。

  “以前的院坝是个乱石堆,下雨天打滑,容易摔跟斗。”秦成尧说,那段时间,王珍洪忙前忙后,帮忙拖石子、水泥,很快就把院坝硬化了。

  “有什么事情,王书记是随叫随到!”秦成尧和老伴一边抹泪,一边唠叨着王珍洪的好,“如今吃穿不用愁,还成功摘掉了脱贫帽!”

  王珍洪的大伯娘叫冉隆菊,因大伯患上食道癌,家境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冉隆菊向村里提交申请,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定程序,他们家纳入低保户。2016年大伯去世后,冉隆菊家境有所好转。在一次群众评议会上,王珍洪主动提出取消她的低保。

  “本来我是很有想法的。”冉隆菊说,但想着丈夫生病的时候,王珍洪经常开车送到县医院检查,背上背下,忙里忙外,很多人还以为他们是亲父子,“我就想,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他工作。”

  王珍洪劝说大伯娘主动退出低保,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

  “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成功甩掉贫困帽”

  大龙桥村位于普子镇北部,辖8个村民小组,678户2383人,是彭水1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3年10月,王珍洪当选大龙桥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李益凡是和王珍洪在脱贫战场一起战斗了7年的老搭档,回忆起当年村里的情景,他用“三无三难”来形容:村里无阵地、无资金、无项目,村民行路难、吃水难、照明难。

  马明胜年近六旬,吃水问题困扰了他大半辈子。

  “每逢干旱时节,我们就下到普子河挑水,一去一来要两个半小时。”让马明胜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挑水快到了家门口,结果脚下一滑,水桶摔破了,一滴也没剩。

  “多亏了王书记,现在我家喂的猪,都是喝的自来水。”马明胜自豪地说。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王珍洪带领村组干部,拿着镰刀,一边上山开路,一边寻找水源。

  “当时天气特别热,山里时常有蛇和野猪出没,我们翻山越岭找了一个星期,终于在海拔1100多米的心口湾和1300多米的响洞子找到两处水源,彻底解决了全村人饮水难题。”李益凡说,找到水源那一刻,王书记开心得像个孩子。

  “去年底,王书记感到身上痛、腿发软,当时正好碰上脱贫验收,他以为是工作劳累,就没当回事。”李益凡说,在大家的劝说下,王书记去了一趟医院,回来后说没事儿,又投身到脱贫战斗中。

  可事实上,医生告诉王珍洪是肝硬化,叮嘱他要按时吃药,好好休息,定时复查。他却把这个秘密埋藏在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大龙桥村的宁静。

  “村里设有一个值守卡点,从正月初开始,王书记和我轮流守卡,加班熬夜饿肚子是常事,一守就是一个多月。”李益凡说。

  5月6日,普子镇召开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推进会,王珍洪因病住院请假。在李益凡记忆里,这是王书记今年头一回请假。

  李益凡说,王书记上午刚在镇卫生院输完液,下午就用小货车给建卡贫困户喻仕双拖石头、打地基。“我当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好好休息,他说要早一点把老喻的房子盖好,才睡得着觉。”

  在王珍洪的带领下,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龙桥村在2015年成功甩掉贫困帽。如今,村民们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诸多难题得以解决,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2500多元提高到2019年10000多元。

  “他的工作我很少过问,只晓得每年拿了很多奖状回来”

  5月17日,王珍洪乘坐大巴车去了重庆主城。

  “没想到,这一去就没再回来。”李益凡回忆,王书记也经常给他说掏心窝的话,说这些年没有好好照顾家人,觉得很亏欠他们。

  王珍洪的大女儿叫王光润,2014年9月入伍,2019年9月退伍,在主城的轻轨站当临时安检人员。

  “父亲主动来看病,我猜他一定病得不轻。”5月17日至27日,短短10天时间,让王光润这个24岁的小姑娘经历了忐忑、煎熬、痛苦和绝望。

  肝硬化、肾衰竭、尿毒症、神经性感染。单子上足足列了16种病症。王光润找到主治医生,泪流满面:“医生,我可以把我的肝脏捐给父亲吗,请您一定要救救我的父亲!”主治医生告诉她,救治意义已经不大,叫她做好心理准备。王光润很久才回过神来。

  “王支书,我们坎上的两口子在吵架,你快点来劝一下!”

  “王支书,我娃儿的户口你看能不能转回来?”

  ……

  “父亲躺在病床上,电话一直没断过。”王光润强忍眼泪,坚强地帮父亲接电话,耐心地答复,想着不能给父亲留下遗憾,“父亲走了,我最担心的是母亲。”

  王光润的母亲田维芬今年45岁,瘦弱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我去年养生猪,卖了13万元,今年又养了30多头。”为了支持丈夫工作,田维芬经常给他说:“家里有我,你去忙吧。”

  “有时候我做好了饭,他一接到村民电话,放下碗筷跑了。”田维芬哭着说:“我没读过多少书,他的工作我很少过问,只晓得他每年拿了很多奖状回来。”

  斯人已逝,风骨永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王书记吃苦在前、战斗在前、冲锋在前的精神,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村第一书记李光昌告慰逝者。

  王珍洪,这个顶天立地的苗家汉子,将永远活在大龙桥村民心中。

  彭水县融媒体中心 杨元忠 李亚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