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中医院:不忘党员初心 不负医者使命
人民网重庆6月30日电 既是医生,又是党员,意味着什么?荣昌区中医院的党员们给出的答案是:既不忘党员初心,又不负医者使命。初心,是入党时心怀的承诺与信仰;使命,是面对患者时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荣昌区中医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党员,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医院的五官科主任郑静、放射科主任唐勇等,他们深处临床第一线,带领职工为全区人民的健康服务。”荣昌区中医院党委书记朱友银说道。
郑静问诊患者。荣昌中医院供图
一面红色旗帜 永远迎风招展
“你不要紧张,闭上眼,让我看看是什么情况。”
“来,这是我的电话,有问题随时问我。”
6月17日上午,眼耳鼻咽喉科的门诊里病人来来往往,郑静未曾停歇,她时而仔细问诊患者,时而操作仪器为患者检查。从医二十多年来,她累计诊治患者15万余人、开展手术万余台,门诊量与手术量常年位居科室医生前列。
及时帮老人处理喉咙里的鱼刺后,老人连声道谢;经过充分的检查和手术准备,成功为基础性疾病较多的独眼患者解决了白内障问题……郑静的从医生涯,写满了太多的患者故事。有仁术,有仁心,是这位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给患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患者认可与信任的背后,是郑静入职、入党以后始终坚持的信念--做一名好医生,做一个好党员。入党后,郑静时刻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支部书记、科室主任两幅担子 “一肩挑”。科室需要发展,郑静冲在前头,去往各大医院学习进修,回院后努力传播新知识、开展新技术,不断扩大科室的诊疗范围;面对患者偶尔的不理解,她换位思考,耐心交流,将“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转换为一声声暖心问候;面对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任务,她更是义不容辞,“我肯定是第一个上。”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郑静的带领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取得长足发展,目前科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眼、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及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同时常年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多类眼科手术,在全区内率先开展多项耳鼻喉科手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从4月到6月,郑静带领医护人员深入社区、街道等开展了84场义诊活动。
“作为医生,我热爱我的工作,作为党员,我有坚定的信仰。坚持为病人服务,让老百姓在区内就享受到优质的眼耳鼻咽喉医疗服务,就是我作为党员最好的诠释。”郑静表示。
唐勇指导年轻医生。荣昌区中医院供图
一颗红色种子 从小时候就发芽
大学毕业后,年轻的唐勇来到荣昌区中医院放射科工作。彼时的放射科因为底子薄、人员不足而发展缓慢,但唐勇并未丧气,怀揣着“工作是干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的实干精神,他立足岗位,竭尽所能地提升自我、建设科室,得到了同事的认可,更得到患者的信任。
2012年,唐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生活简朴的党员精神,因此想入党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发芽了。”唐勇表示,工作后学党章、学党史,让他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入党之后,唐勇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即使是再苦再累的工作,只要是为了患者好,作为党员就是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冲在第一线。”他坚持从学习中来提升自我,先后去往大坪医院等医院学习,掌握了一系列放射科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在他的引领下,年轻医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科室医生杨世基与杨大全已掌握了完备的体外穿刺技术,同时科室还引进了副高级人才邓祥春。
此外,放射科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通过引进北斗80排160层CT、西门子MAGNETOM Sempra 1.5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使得检查更快捷、更方便、更精准,极大地促进了科室的提档升级。
在人才、技术、设备的“三轮”驱动下,科室竞争力不断增强,患者体验也得到了提升。“现在很多病人来了,都会感叹设备先进了,很多检查都能做了,不用再出区到处奔波看病了。”但是唐勇觉得仍不够。如今,肩负着放射科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双重责任的他,致力于做好党建工作,更好地凝聚起团队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积极参加区内组织的支部书记学习会、医院组织的党课学习会外,唐勇还带领团队通过参加社区义诊、开展健康讲堂、为贫困患者送温暖、参观红色景点和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不断强化医护人员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
放射科有12个医务工作者,其中有3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唐勇表示,做好党建引领,为年轻人提供平台、制定目标,可以让他们更有信仰和归属感,更能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跟党走,跟党干,“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在做的。我会始终发挥自己的力量,激励团队更好地为荣昌区域内的患者服务。”(陈琦、刘茜、牟春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