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人突发急性白血病 医护救治助其重获健康

老年急性白血病一直是血液内科医生的心头痛,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状态差,无法接受常规化疗,疾病本身机制复杂、进展迅速,导致老年急性白血病一旦确诊,预后非常差、存活时间短。
今年2月中旬,91岁高龄的李爷爷(化名),无法忍受全身疼痛到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老人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不能活动,全身有出血表现,进一步骨髓检查后,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由于患者高龄,加上白血病的折磨,身体状况极差,难以耐受常规化疗。血液内科主任符刚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为老人提出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经过医护人员治疗半月后,老人家疼痛症状好转。3月中旬,复查血常规后,发现血小板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贫血程度也有明显好转。同时在使用外周血形态检查时未发现白血病细胞。
那么,外周血情况如此好,骨髓情况如何呢?医院提出了复查骨髓的建议,家属仔细考虑后表示,老人家疼痛控制好、精神状态也好转,愿意复查骨髓。
血液内科实验室医师白海雁立即安排穿刺,报告显示骨髓里白血病细胞仅存1.5%,已达到了骨髓的完全缓解(CR)。这预示着李爷爷会有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还能继续享受天伦之乐。
治疗1个月,李爷爷重获健康,家人欣喜地送来3面锦旗,表示感谢。
初步了解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被老百姓称为血癌,它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进入各个脏器组织,出现一系列的感染、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等各种症状。白血病是恶性疾病,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七位,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病情发展迅速,病程短,需要及时治疗;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临床表现不明显,自然病程短至1年,长至10年以上。
目前白血病发病原因不明,但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品、慢性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EBV病毒)或家族中亲人曾罹患血液肿瘤,均需警惕白血病的发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老年患病群体中多见,因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合并许多慢性病等,难以承受大剂量的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所以老年白血病治疗难度更大,疗效相对较差,生存期不如年轻人。老年白血病的治疗上需根据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基础病、遗传学、基因突变等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近年来的新型靶向药、免疫疗法使得老年白血病的疗效不断提高,生存期也不断延长。(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