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用一颗“平常心”为自闭症儿童打开一扇窗

2022年04月06日12:22 |
小字号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提起“孤独”“自闭”,人们似乎总是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心理问题”,合川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永忠表示,从专业的角度说,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三岁前出现,患者多为儿童。罹患孤独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交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据悉,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有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

  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自闭症根据症状轻重分类,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更早干预更为有效,此时的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相对更高。”谢永忠表示,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来说,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该疾病的症状特点是在三岁前出现,所以对于广大父母群体来说,提高自闭症认知水平很重要。

  为此,谢永忠也分享了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自闭症早期观察建议,供大家学习参考:

  6个月时,孩子没有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

  9个月时,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地分享;

  12个月时,还没有咿呀学语;

  12个月时,不会做手势(例如指物、招手、索要、展示);

  16个月时,语言上没有掌握单词;

  24个月不能说2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简单句子(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或社交能力方面的退步;

  谢永忠指出,如果孩子出现任何一项表现,建议家长尽快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如各地方的精卫中心、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

  我们该如何对待自闭症患者?

  谢永忠介绍,除了医学上的诊断,让自闭症患者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除了增加对他们的了解,也需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

  “包括尊重和关爱,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不过分泛滥自己的同情,也不要冷漠,友好对待就好。”谢永忠颇有感触地表示,他们虽然不懂我们的世界,但是他们依然有得到社会尊重与认可的权利,希望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用一颗真心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认可他们。

  在此,谢永忠对自闭症儿童身边可能出现的人群提出几点希望: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当班上来了一个自闭的孩子,希望你言行举止中不要有不良的情绪和抱怨,鼓励其他孩子和星儿做朋友。

  如果你是他们的邻居,希望你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是一声慰问。

  如果你是一名家长,请教导孩子以平等心去看待自闭症,告诉他们世界上有着各型各色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来说,可能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普通人,并非没有希望。如果孩子真的患了自闭症,家长应该做什么?以下是给家长的五句话。

  早发现,早治疗,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当孩子出现部分症状时,家长应警惕,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发展评估。谢永忠说,不少家长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有问题的或者认为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逃避是无用的,不如带孩子去做一个科学的评估。早发现,早干预,会让孩子此后一生获益。

  请到正规权威的医院和机构去寻求帮助。自闭症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找到病因,没有什么特效药,也没有什么能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行为干预帮助孩子成长。

  要治疗的不止孩子,还有父母自己的心。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后,最痛苦,最无助的就是父母了。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焦虑或者是抑郁的症状。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积极投入到干预治疗当中,亲眼见证孩子一点点的成长,事情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待,但也不要有过高的期待。现今广泛使用的行为干预方法被证实是确实有效的,接受了早期干预的孩子后期发展会明显好于未进行干预的孩子。所以,家长要对治疗保持信心。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才是干预的核心,而不要将培养孩子的任务都交到医院和康复机构手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努力了解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就会成为那个最适合孩子的治疗师,孩子在治疗中得到的结果就越好。(蒋永劲)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