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动态

脑梗发生前有这几种“警告信号”

2022年04月19日16:17 |
小字号

  在冬春寒冷季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急性脑梗塞发病率较高。荣昌区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律泉明介绍,过度疲劳和连续紧张的劳累,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寒冷、低温等都是常见的脑梗死诱发因素。

  “脑梗的来临并非毫无预兆,出现之前,身体或许会提前发出警告信号,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律泉明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及时就医。

  脑梗发生前有哪些“信号”?

  律泉明介绍,由于脑血管堵塞会导致身体供血不足,因此脑梗发生前患者四肢经常会变得麻木。这时,患者手脚会感到无力和麻木,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之一,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或眩晕,没有任何征兆,就要特别注意。

  血压上升

  当你发现自己的血压突然升高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就是脑血栓的前兆,应该及时就医。

  睡觉流口水

  如果你发现老人睡觉时经常流口水,而且总是往一边流,这个时候你也要注意了,因为脑血栓会导致咽腔局部肌肉功能不协调,导致流口水。

  连续打哈欠

  比如,80%的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反复打哈欠,嗜睡,轻者饭后会犯困,重者日夜犯困,全天24小时睡眠,注意这些情况,谨防脑血管堵塞。

  口齿不清 视力模糊

  如果你突然口齿不清,语言表达不清,很可能是因为脑部血管受到压迫,影响了语言中枢神经,导致口齿不清。脑血管堵塞,视神经受压,就会出现视力模糊,看不清物体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不要过于恐慌,尽早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脑梗塞,要谨记哪些方面?

  律泉明指出,积极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运动有利于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等,是生活中预防脑梗塞的有效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如快跑、爬山等,或者慢跑、体操、打太极拳等。

  “还要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律泉明介绍,临床中脑梗患者大多是男性。因此,建议男性朋友在平时一定要减少抽烟喝酒的次数,注意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劳逸结合,充足的休息时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适当的运动对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相当大的作用。

  另外,对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建议使用一定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会有效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达到缩小梗死面积的目的。

  律泉明强调,调节血压降低高压,增加低压是脑梗塞的防治措施之一。临床发现,脑梗死患者血压普遍异常,过高或过低,血糖状况普遍偏高,因此脑梗死患者应注意调整血压,控制血脂。(荣昌区中医院)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