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融:执着坚守岗位 用青春书写担当的疾控人
“睡告告,差点又是不眠夜……”2022年3月31日凌晨4点31分,渝北区疾控中心流行病调查组大组长郭昌融提交了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然后设置好6点钟的闹钟,在办公室沙发上倒头就睡。“其实也没睡好,因为调查结果6点钟出来,看到结果比较好,跟领导汇报了工作后,我才能安心踏实地去睡一会儿。”
事实上,因为疫情防控,这样的工作作息已成为了郭昌融的工作常态。3月以来,他已经连续加班两周。特别是刚发现病例时,48小时内他几乎都没有时间休息,作为渝北区流行调查组大组长和慢病科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阶段,他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因为他要和其他小伙伴一样随时待命,用一名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线。
郭昌融(右二)在集中隔离酒店指导。渝北区疾控中心供图
对于这份辛苦,他说:“一朝为医,终身不悔,一定要负责到底。”
爱岗敬业的“逆行者”
3月5日,清晨6点42分:“下班了,该吃早饭了,望平安。”
3月6日,凌晨2点55分:“晚安。”
3月10日,早上9点33分:“收工,休息。”
3月18日,凌晨3点42分:“晚班三人组”……3月份,郭昌融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住在了办公室。作为大组长,郭昌融要统筹协调、汇总信息,并形成流调报告及时上报。
“很多时候一线流调人员现场处置时会碰到很多特殊状况,也会随时打电话给我,研判风险,把控风险,我必须精准判断,给出处置措施。这项工作从专业和心理层面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3月31日,坐在办公室里,郭昌融严肃地表示,面对疫情如何科学布控、精准防控,准确下达每一个指令十分关键,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需要把握防控措施力度,大了会引起群众恐慌,并造成资源浪费;小了会导致疫情扩散,威胁群众生命、增加基层负担。”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从2021年7月,担任渝北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大组长以来,郭昌融始终紧握心理的安全阀。工作中加班成了常态,即使不加班,他也要全天24小时待命,一旦出现可疑疫情,随时进入应急状态,周末、节假日也不敢怠慢。
正是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为全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而这背后,是他和所有疾控人的枕戈待旦、全力奔跑。
作为一名疾控人,他恪尽职守,不惧危险,兢兢业业,他就是群众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基层医院指导工作。渝北区疾控中心供图
舍“小家”为“大家”
郭昌融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县城,2009年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5年的大学时光让他对重庆产生了特殊的感情。2014年7月,他毕业后就职于四川省自贡市疾控中心,两年后毅然辞去编制返回重庆,“喜欢这座城市,想为重庆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郭昌融说,面对喜爱,自己年轻时的想法与决定也变得十分简单。
2019年4月,入职重庆市渝北区疾控中心后,能吃苦、能加班的郭昌融很快扛起了慢病科的大梁,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加班成了常态。特别是疫情以来,他一直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着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个人问题更是一拖再拖。
“今年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啊?”面对母亲的询问,郭昌融说:“今年疫情也严峻,是回去不了了,比起家里,这里更需要我。”
母亲又问:“朋友谈了没啊?抓紧时间谈个朋友了,年龄不小了,再拖下去就更难找了。”郭昌融又说道:“实在是太忙了,忙过了就谈,我会尽快的。”
这两句话是郭昌融与母亲通话中说得最多的话题。父母的“家”没能回,自己的“家”没能成。他说:“守住重庆的北大门,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家’。”
群众认可的“好心人”
“我从外地来渝,刚下飞机我的渝康码就变成黄色了,都没有酒店接收我入住,怎么办?”2022年3月,一个焦急的声音出现在渝北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值班办公室,值班人员立即找到郭昌融。郭昌融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该群众的入住问题,经过几番波折,最终协调了入住的酒店。
“感谢你,郭老师,虽然我们不曾谋面,但我知道你肯定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收到感谢信息的郭昌融开心地笑了,他说群众事无小事,能够帮助到他人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谈到成就感,今年32岁的郭昌融自豪地说:“刚从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时,还会羡慕医院的医生,觉得他们治病救人,成就感来得更直接。现在完全改变了想法,我们疾控人是服务于广大群众,预防和控制疾病,受益的是广大的群体。上医治未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简单而直率的想法,就这样在这个大男孩儿口中笑着说出。
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据了解,郭昌融也是渝北区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除了疫情防控工作,他和科室的另外5名同事还承担着渝北区、两江新区的慢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高糖项目工作、慢性病监测、城市癌症项目、口腔综合干预项目、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万步有约职业大奖赛、参与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工作及多项公益项目的开展,这些民生工程每年服务群众数万余人。
“慢性病研究项目如脑卒中、城市癌症、城市糖尿病等,每年会分别对数千余名志愿者进行健康宣传和行为干预,同时进行慢病科研项目,让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务群众健康;公益项目如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学龄前儿童乳牙涂氟等,小成本,大收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郭昌融表示,虽然工作繁重,但他却越干越有劲,因为越深入群众,他更加深切地知道健康预防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朝为医,一生赴救,初心不忘,使命在肩。”这是郭昌融写在办公桌前的一句话,他说这也是他为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他说,未来也将继续前行,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为群众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蒋永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