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敬万年:“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的口腔正畸奠基人

2022年04月25日11:57 |
小字号

  “你想被分配去哪里?”

  “任何艰苦岗位。”——1955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学生敬万年,在毕业志愿分配表上写下6个大字。短短的几个字,不仅道出了他粗粝能甘,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纷华不染的人生经历,也道出了他40余年坚定从医的无畏无悔。

  从胸怀医学理想的学子到成长为重庆市口腔正畸学科奠基者和带头人,在重庆市口腔医院从事口腔矫形科工作40余年里,敬万年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理事、口腔科学会主任委员、《新医学文摘口腔分册》副主编,《口腔正畸学》杂志和《重庆医学》杂志编委;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牙颌面矫形学及功能矫治器》专著,在全国性专业期刊发表译、著200多篇。

敬万年近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艰苦卓绝 坚定不移

  敬万年幼时经历过许多坎坷与磨难。5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的他一度站不起来,在做手术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才恢复了正常行走。因此,他在高考填写志愿时选择了医学专业,曾饱受病痛折磨的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名救死扶伤、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生。朝着这个目标,他刻苦学习,顺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

  “脸型不对称问题还可以矫正?”大学时期,敬万年对口腔正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课堂知识,他还常常翻阅课外资料和读物,在老师的指导下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或许就是这颗叫做兴趣的“小种子”,引导着他日后逐渐成长为重庆市口腔正畸奠基人。

  1955年,从华西医科口腔医学系毕业后,敬万年被分配至重庆市口腔医院。来到医院时,他站在二楼走廊处,看见有两间屋子,稍大的一间门牌上标有“镶复科”三个字,内设木质牙椅四把,外观颇似小理发店;较小的一间门牌上写有“技工室”三个字,内仅有四张技工桌和四个木凳。工作环境的简陋,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但想到自己在分配志愿表上的承诺——“任何艰苦岗位”,敬万年反而认为这就是他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起点。他将从这里开始服务患者,实现自己为医学事业而奋斗的誓言。

  “万事开头难,想到这些,我顿时觉得环境差点也在情理之中了。”敬万年说道。

  精益求精 患者至上

  1956年,敬万年到北碚参加了半年的医学俄语速成学习班,回来后,他通过定期学习《苏联口腔医学杂志》,了解到苏联口腔医学的分科为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矫形科(包括正畸和修复),在原本常规的修复治疗中增加了正畸元素。感受到差距所在,敬万年在当时没有先进设备和国内临床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和临床积累,开启了数十年的“正畸创业路”。

  据了解,“正畸”即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主要研究错颌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患者群体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1964年,在敬万年的不懈努力下,重庆市口腔医院不仅正式设立口腔矫形科,而且根据诊疗范围分设活动修复室、固定修复室、正畸室、颞颌关节诊疗室等4个治疗诊室。

  “好一点,再好一点。”奉行着“患者至上”的行医理念,敬万年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医德医术口口相传,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敬万年也常常忙得“下不了班”。

  “感谢你,敬医生,我们终于在孩子脸上看到笑容了。”“本地的医生说你给我镶的牙像工艺品。”“你先吃饭吧,不然一会儿又忙得忘记了。”……患者的一句句认可,成了敬万年前行的动力,也让他更加刻苦钻研,在“口腔正畸”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

  求索奉献 甘为人梯

开展课堂讲座。(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1979年,作为重庆市口腔医院矫形科负责人,敬万年在天津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口腔矫形学术会议,并进行了分享交流。

  “这次分享交流会,让我深刻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回来后,作为科室管理人员的敬万年先后把科室近二十名医生派出去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的学员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也完善了科室人才梯队,为矫形科下设科室正畸科后来创建“国家重点专科”奠定了基础。

  敬万年作为当时重庆市口腔科学会主任委员期间,不仅大力支持中华医学会的专业岗位培训班和口腔医学专题讲座,对提高在职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获取专业动态等有很大帮助。1991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国计划单列市口腔医学第三次大会”,300余位中外专家参加。

我国第一部《牙颌面矫形学及功能矫治器》专著。(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从医40余年,敬万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理论方面也颇有高深造诣。数据统计,他在全国性专业期刊发表译、著文章200余篇。继《怎样使孩子的牙齿更健美》一书出版后,他又撰写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牙颌面矫形学及功能矫治器》专著,填补了国内牙颌面矫形学方面的空白。

  1991年,重庆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正式成立,敬万年的梦想成真。而他也因为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对知识追求不止的态度和行动,为建设重医口腔医院、开拓重庆口腔正畸事业起到了铺石奠基的重要作用;以及长期致力于儿童牙颌面畸形防治的研究,他一度被评为重庆市口腔正畸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

  在多年行医生涯中,敬万年始终坚定不移地向上攀登,遇到困难从未怨天尤人,也未沉沦丧志,而是时刻虚心自省,勇担重任,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心里,“三感(感谢、感悟、感恩)”时刻警醒着他,感谢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感悟人生的酸甜冷暖而不自暴自弃;感恩老师的知遇和教导之恩。

  “我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后捐赠自己的身体以作医学研究,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谈到奉献,敬万年说自己“甘作人梯”,如此,青年医生方能成长起来去服务更多的患者;而对于未来,他希望医院早日成为西部口腔医学的医教研高地,“哪怕到时我只能以老、弱、病、残的朽木之躯,我也会聆听医院发展的喜讯,随医院前进的步伐而为之欢欣鼓舞!”(蒋永劲)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