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刘方柏:大医精诚 匠心于行

2022年04月25日12:02 |
小字号

  38年从医,他坚持“做医生是一种信仰”,对待患者“有求必应”,他是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38年教学,他坚持言传身教,对待学生毫无保留,他是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38年钻研,他坚持精益求精,10余项新技术填补国内、重庆空白,502篇外文翻译稿为国内口腔科医生打开视野;6项科研技术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他是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主要奠基人。

  他就是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委员、原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刘方柏。

刘方柏会诊旧照。(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葆守初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947年,由于离家远、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拒绝了清华大学的保送名额,后被华西医科大学录取。7年本科、2年研究生学习经历,9年华西医科大学留校任教,刘方柏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积累了扎实的口腔医学专业基础。

  1965年,刘方柏从华西医科大学调到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工作,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也带来了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快了科室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刘方柏(右排第四)带领科室医生做病例分析。(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作为当时的岗位医生,最让郭信琼印象深刻的是“每天对出院患者病情管理进行总结分析”,主治医生在全科室关注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进行经验总结,梳理好做法,指出改善措施,这不仅让全科成员牢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是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落到实处,为科室成为重庆市较早一批市级重点科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刚参加工作时,我们科室的老主任刘方柏,在当时的重庆口腔颌面外科可以称得上是‘大牛’了,可他完全没有任何架子,对每位患者都非常亲切耐心、彬彬有礼。与患者交流的时候,他都会很客气的加上‘请’字,数十年如一日,从未变过。他对待患者的尊重和礼貌深深感染、影响了我,让我终身受益。”2021年11月22日,2021年“重庆市先进工作者”获得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李颖谈起老师刘方柏,真诚地袒露心声。

  “他还指导我们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可以说他在为人、临床教学上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榜样’。”提到刘方柏,曾经的同事和学生们都一致评价。

  “尽全力帮助患者解除疾苦”这是刘方柏的为医初心,也是他坚持了38年的行医准则。在这颗初心的映照下,他面对患者病情总能做到全程关注,常常几个小时的手术后,他还会不顾辛苦地守在病人床前,关注病情,给予关心;面对患者需求也总是“有求必应”,为患者加号、免费挂号、冒着危险给患者治病换药、免医药费等,他的平易近人、医者仁心口口相传,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而来。

  薪火相承,打造高质量医疗团队

  “当时只有20张病床、医务人员少、开展业务窄且做的都是小手术。因很多医生缺乏实战经验,有时甚至拿书进手术室,照书操作。”1965年,刚到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时,刘方柏深刻认识到人才的缺乏,不能单靠大学输送,还得自己培养,于是他开始着手人才梯队的打造。

《新医学文摘(卡片)》(口腔科分册)主编聘任书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学习。一方面,刘方柏通过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学习会议、专业讲座,自己消化总结后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医生分享交流;另一方面,他通过借阅日文、俄文、英文、法文等外文医学杂志,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翻译、阅读、吸收、消化,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手术方法,不仅让科室业务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提升了医院在国内的影响力,也让本院及国内的医务人员大为获益。

  “你就是刘老师,你主编的《新医学文摘(卡片)》(口腔科分册),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学习资料,办得太好了。”每次在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都会主动找到刘方柏,在请教学习之余,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医学文摘(卡片)》(口腔科分册)点赞。

  “医院当时能够拿到这个编撰资格,代表了刘方柏及其带领的团队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刘方柏的妻子,同是他的学生和同事的郭信琼介绍,作为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要奠基人,他不仅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包括5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还培养了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口腔医师30多名,他们现在都是各地医院的骨干力量。

  薪火相承,砥砺前行,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迎来了快速成长时期,刘方柏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和较早开展了单纯摘除舌下腺体治舌下腺囊肿、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及多种正颌外科手术、将统筹法用于口腔癌联合根治术、下颌支斜切开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等先进技术。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展让重庆市口腔颌面外科赶上了全国先进水平,科室也成为了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委员单位和原重庆市卫生局发展的重点科室,吸引了全国很多医生前来进修学习。

  如今,颌面外科作为医院主干科室,现有医护人员近8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11名,硕士12名,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1名,委员2名,青年委员1名……一支高质量医疗团队的建成,让群众的就医感成色更足。而每一次前进,都是站在前辈“肩膀”上的启航。

  刻苦钻研,坚持生命至上的追求

  “长期从事口腔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8年。”这是刘方柏简介文字中的一句,也是他38年从医生涯的浓缩。38年从医,38年坚持,38年精益求精,他的科研成果也收获满满。

  据统计,从医期间,刘方柏共撰写论文31篇,其中在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交流的有20篇,在全国及省级杂志上发表的有12篇,有2篇被选载到《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中;有3篇收到《四川科技杂志》上;有7篇被评为省、市优秀论文。在本人指导、参加下,有6项科研项目荣获省市科技成果奖。

  同时,拥有中、英、俄、日、法五国语言能力的刘方柏翻译和发表(包括校译)文献资料共502篇,约50多万汉字,发表在《国外医学口腔分册》及《新医学文摘口腔分册》杂志上,不仅让全国各地的口腔医生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新技术,也提升了重庆市口腔医院在全国的影响力。

  他曾任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第三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口腔分册》特邀编委,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如果将这些都串联起来,其实也可粗略勾勒出一个医生的奋斗史,每一个荣誉、成果的取得,都是辛勤付出的凝结。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有多位像刘方柏这样精益求精,追求生命至上的老专家带领,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踏上了医、教、研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科室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在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同时,也是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口腔科学)组成科室、重庆市唇腭裂序列治疗指导科室,国际“微笑列车(Smile Train)”慈善项目在中国的合作单位,重庆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首批“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卫健委首批“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影响力辐射川、渝 、黔、陕、鄂地区。

  38年行医,他用一颗纯朴之心践行医者使命,用一腔仁善情怀守护遇见的每一位患者,技术上精益求精,交流中关怀备至,这一份追求完美的认真无不体现出他的工匠精神。这样的精神,也一直在重庆医院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传承、延续、流淌……(蒋永劲)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