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刘珍茂: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医生

2022年04月25日12:04 |
小字号

  1937年出生的刘珍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长大,因从小见到太多患有疾病却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的人,面对职业抉择的刘珍茂便毅然选择口腔医学,立志为救治更多的人出一份力。

  “而后来才知道,做医生其实并不是太难,而‘合格’二字,却是他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刘珍茂说。

刘珍茂近照。(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善良是医者最朴素的品质”

  1961年,从华西医院院毕业的刘珍茂被分配到重庆市口腔医院工作,由于刚毕业缺乏临床经验,为学习更多知识,提升自己的临床医疗技术,他在内科、外科和修复科轮转学习了2年,为当一名合格的颌面外科医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5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授刘方柏来到重庆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在他和孙会丰老师的共同带教和管理下,科室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刘珍茂就是其中一个。

  “你别着急,马上就好了!”1965年的一个周末,科室只有刘珍茂和一名护士值班,而患者陆陆续续排起了长队。上午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刘珍茂接诊了80余名患者,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中间喝一口水的时间都舍不得耽误。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壮举”,刘珍茂记忆犹新,“那时没觉得苦和累,就想着能尽全力多诊治一个病人。这不仅是对操作准确度、熟练度和与同事的配合度的考验,还是对医生体力的考验。”

  “我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善良应是他最朴素的品质。”刘珍茂颇有感悟地说。

刘珍茂年轻时生活照(中)。(资料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供图

  “负责是对患者最基本的态度”

  “医者的本职是为患者解除病痛,负责任是最基本的态度。”本着这样的从医理念,刘珍茂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外出进修学习,获得技术上的提升和进步。

  1972年,刘珍茂代表医院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到重庆开展的“优选法、统筹法”知识培训,结束后他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地将数学方法运用到临床,取得有效成果,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比如一个需要拔牙的患者,从检查、打麻药到拔牙,以前都是一个医生负责,而利用优选法,我们就是将麻醉和拔牙分开进行,工作细分后,医生更专业、熟练,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刘珍茂介绍,通过10余年的经验积累和钻研,他获得了较快成长,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也有了自己的心得。1975年,在刘方柏老师的指导下,刘珍茂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在科室创新开展了指压麻醉法拔牙技术,并通过不断实践,发表了相关主题论文,在全省经验交流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分享。

  据悉,该技术是用手指压穴位麻醉法替代麻醉剂方法,为患者进行上颌拔牙处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缺医少药,医疗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为有效预防麻醉剂过敏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作出了有益探索。

  从医20余年里,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但不变的是,他对患者真诚、负责的行医态度。

  “守好本心,担好使命”

  1984年,刘珍茂担任口腔医院副院长一职,意识到当时重庆市口腔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于是他将渝中区各牙科诊所的医生召集起来,组成培训班,亲自培训授课。在不断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渝中区整体口腔医疗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

  此外,他还积极培养院内人才,为打造人才梯队,刘珍茂在院内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外招纳引进优秀人才,对内将医院医生送出去进修学习,通过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在从事临床、管理工作的同时,刘珍茂也从未间断自身的学习。他白天看病救人,晚上看书学习,坚持将病例全部收集起来并定期总结,从案例中分析收获经验。在他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见得多了,经验足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作为医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从成功中学、从失败中学、从周围的方方面面中学习。”

  如今,重庆市口腔医院在稳步前进,这与老一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技术要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有着重要关系。正因为每一位口腔人的不懈努力,才有如今口腔医院的发展壮大。“学生要比老师更优秀,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刘珍茂说道。

  作为前辈,看到如今的口腔医院,刘珍茂感到无比欣慰。他告诫青年医生,“我们做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守好本心,担好‘救死扶伤’的使命,要做重庆市民口腔健康的忠实守卫者。”(蒋永劲)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