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人民医院:思与变 创伤中心的成长之路

近日,荣昌区人民医院被授予“重庆市区县级创伤中心”,据悉,全市医院39家参加评审,仅有20家医院获得授牌。
201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创伤中心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时,国内外创伤中心没有固定模式,如何建设创伤中心,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探索之路。
荣昌区人民医院被授予“重庆市区县级创伤中心”。荣昌区人民医院供图
3年来,荣昌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思与变的成长之路。
荣昌区人民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伤中心建设,骨科也主动承建创伤中心任务,探索创伤中心新模式。骨科主任谭响谈到:“创伤患者有80%是骨伤患者,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责任。最重要的还是医者情怀,普通急诊中间环节过多,生命随时间流逝,让我们非常痛心,探索好的创伤中心模式,势在必行。”
2019年11月,荣昌区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
医院邀请专家授课,外出学习取经,吸收借鉴,取长补短,确定了副院长陈杰为主任,医务部部长卢俊林为行政总监,骨科主任谭响为医疗总监,其他相关科室各司其职责的创伤中心工作组织框架,制定了创伤中心规章制度。改变传统创伤救治模式,探索以骨科为主导MDT模式,建立起以创伤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多学科合作救治创伤中心。
2019年12月以来,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普胸外科、泌尿外科等中坚力量加入进来,如今,手术室、ICU、输血科、综合介入与血管外科等科室成为MDT强大后援。院内创伤中心与多学科协作,实现抢救、诊断、治疗同时进行,使创伤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积极有效救治。
2020年6月,49岁的李女士被重六吨的大车碾压,此时,荣昌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已实现交通事故伤区域一体化,“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医生先到”。17时54分,伤者到达之前,创伤中心已前往急诊科做好准备工作;1个小时即开通了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手术。23时12分,第一项急诊手术结束。
随后,在多学科密切协作下,又为患者进行了其他手术。这一场生命的接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建设创伤中心的价值得到了“最美”的体现。
创伤中心MDT团队是创伤中心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涵盖了多学科,集聚了丰富资源,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团队,以重症医学为基地,整合全院医疗资源救治。各种创伤原因引起的“多发伤、复合伤”的急危重病人,在这里实现了单一创伤病人由专科病房收治;多发伤患者始终有一名创伤中心主管医生(全体骨科医生),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即有多个主管医生。
多学科合作团队,以骨科为核心,院内二次评估、急诊抢救等措施下,情况平稳则转ICU,医生全天候备战创伤中心床位;如需要急诊手术,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甚至科室主任全天候备战,为创伤患者保驾护航。
自成立以来,这个团队不断完善流程,协调资源,提升了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大大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
作为创伤中心医疗总监,谭响感触颇深:“其实,除了这个技术过硬的基本要求,我们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守护,每个创伤患者都有一名骨科医生负责,不管手术做到几点,我们都要等病人状况平稳才下班。不仅是骨科人,各合作科室也是。”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越来越多的危重创伤患者在这里挽救回了生命。
未来,荣昌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将践行“敬畏生命、分秒必争、勇于担责”核心理念,以完善“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和效率。(刘雪媛)
来源:荣昌区人民医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