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动态

无症状房颤易忽略 医生指出:这类房颤更危险

2022年06月24日18:46 |
小字号

近日,重庆西区医院收治了一名55岁无症状房颤的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目前正在吃药治疗中。

据了解,该名患者是在一次常规的体检当中,偶然发现自己患有房颤,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心悸、心慌等症状表现,为了更好的确认,于是前往重庆西区医院进行检查,心脏血管疾病中心副主任于学军为其接诊,检查结果确诊为:无症状房颤。

据了解,于学军专注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已有十数年,在心律失常的介入与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根据患者的情况,于学军建议可以先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纠正房颤。定期回访观察房颤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效果欠佳,房颤反复发作,需要应用射频消融手术等手段来进行治疗以纠正房颤。

“后期还需要手术吗?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了吧,我平时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影响。”针对医生提出的治疗建议中,患者说到。

于学军表示:“无症状房颤是需要治疗的,因为没有症状,容易忽略,反而更危险。虽然没有症状表现,但心脏健康依然存在隐患,可能会导致活动耐力下降、心脏持续变大,十至二十年之后心功能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心衰。建议早发现早治疗,晚期治疗干预手段少,效果也更差。”

房颤的类型

房颤根据发作频率和发作的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临床当中还有部分特殊类型的房颤,例如:首诊房颤、非瓣膜病房颤,以及无症状房颤,也叫沉默性房颤。

房颤的病因

目前,引发房颤的原因多种,可能和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常见疾病有关。慢性疾病发生代谢性紊乱时也会引发房颤,此外,情绪激动、饮酒也可作为房颤的诱因,临床上部分患者也可无明显诱因。

房颤的流行病学与危害

房颤患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6倍,由于房颤使人体心脏功能不断下降,还容易引起心衰。同时,房颤还会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血管性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老年人要高度警惕无明显诱因的心悸、气促,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房颤的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的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太理想,且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所以目前较为主流的治疗方式还是介入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等。介入治疗中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相对成熟,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在90%,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在70%。

于学军提醒,定期体检中如果发现心脏疾病或心外疾病,应积极就医避免疾病进一步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为更好的预防房颤的发生,建议健康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熬夜、喝酒等不良行为,如果有基础性疾病也应该积极治疗。(重庆西区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