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幼儿园举行“幼儿审美启蒙教育专家谈”
6月17日,大渡口美术馆展出了大渡口幼儿园“遇见渡美”首届儿童美术展,天马行空的涂鸦,创意十足的纸雕,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芒的漆器,在师生家长中起强烈反响,为此,近日大渡口幼儿园特地举行“幼儿审美启蒙教育专家谈”活动,围绕幼儿审美教育定位等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当天,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请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社长熊志刚线上讨论,西南大学教授杨晓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为民、“大渡幼教千绘百读”阅读教育指导中心专家郑静、大渡口区文化馆馆长郑启超在现场展开讨论。活动由大渡口幼儿园园长赖天利主持。
专家谈现场。徐沁康摄
在讨论幼儿园该如何开展美育工作的环节时,郑静认为,幼儿园要在科学的美育目标指引下,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以自然美育、艺术美育、生命美育为载体,以情感美化、趣味提升、创造激发、个性涵育、人性和谐为内涵,以幼儿的生命主体的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幼儿生命主体的愉悦、幸福的感受体验为核心价值,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喜欢艺术作品等美的事物。
在针对如何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的问题时,张为民认为,要从教师的“内修”与“外修”两个路径来提升。要有正确的美育观,多看艺术史,多看艺术讲座和美术展览,常总结与反思,参与交流学习,多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赖天利说到,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喜欢以技能技巧为核心设计内容,忽视对作品内在美和形式美的表达和感受,重“术”而轻“美”,鲜有对幼儿本身艺术创作特点、水平与过程的观察和理解,忽视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与兴趣。大渡口幼儿园想寻求突破,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此次美术展上很多作品就是让孩子们在外出游玩时利用树枝、鹅卵石等自然材料自由拼摆而成的。
张为民为此表示肯定,他说重视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表达愿望与兴趣表现,是幼儿园美育实施的重要基础,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纸张,不局限于画笔,不局限才能释放幼儿的童真天趣。
面对孩子们最担心的“我不会画”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张为民认为要转变教育观,让“会画”转变为“玩画”,让幼儿不再局限于表现原真的物体形象,而是通过不同材料、不同媒介、不同色彩、不同线条去表达自己眼中所看到的的世界。
杨晓萍表示,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其实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幼儿最直观的反应是“我画得不像、画得不好”,很大程度上说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所谓的“像”和“好”作为单一性的评价指标。她建议教师用正面语言鼓励孩子的创作积极性。
赖天利表示,孩子们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可贵的天性需要大家共同尊重、理解和保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早期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的的特点,引导和支持儿童积极参与对环境、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及艺术作品的感知、想象与表现活动,引导孩子从小热爱美、热爱生活,焕发其生命与智慧的活力。(袁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