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为生命“护航” 无影灯下的守护

2022年07月06日15:07 |
小字号

有一群人,他们没有身穿“白大褂”,他们穿梭于医院的各个地方,每分每秒都有可能上演着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就是麻醉医生。

2003年,凭着一腔热血,彼时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多久的高晓颖毅然从保定来到了石柱县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麻醉医生。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二十年来,高晓颖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每个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2022年第一季度,获得了“重庆好医生”的荣誉称号。

二十余年坚守心中的热忱

“其实我算是第一批来到石柱县人民医院的外地人,当时前面那条街还是土路。”那年,24岁的高晓颖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建设西部的号召,乘坐火车来到了重庆,在菜园坝火车站下车后又坐了约6、7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了石柱县。

初来乍到,高晓颖面临了诸多问题:陌生的方言、环境,以及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都困扰着他。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在石柱的生活,当时麻醉科的主任给予他诸多帮助。

“那时候天天吃罐罐饭,都要吃吐了,怎么办呢?后来当时的老主任带着我吃了一周的火锅,才把我的口味改过来了。”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高晓颖最终留在了石柱县人民医院。

记忆中的土路在时代的发展中被一条条高速公路所替代,在石柱县人民医院生活工作近二十年的高晓颖不仅仅见证了石柱县的发展,也见证、参与了医院麻醉事业的发展。

在石柱县人民医院,高晓颖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技能多次到北京及西南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对临床麻醉操作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有了质的飞跃。熟练掌握了各种难度麻醉操作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回院后把科室的技术带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在手术室工作的高晓颖。石柱县人民医院供图

手术台上守护患者健康

包括高晓颖在内,科室仅有5人,设备简陋,药品配置仅能保证基本的生命支持……这是高晓颖刚到石柱县人民医院时麻醉科的情况。

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高晓颖所在的麻醉科却完成了石柱县最小年龄患者的手术麻醉。

某天,一位农民抱着刚刚出生6个小时的早产儿找到了石柱县人民医院。

“外科医生让我们赶紧过去看看,我一看小孩就那么一点点大,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建议去重庆治疗,医疗保障也大些。”高晓颖回忆,由于家境困难,无力将孩子送往重庆,家长希望医生们能够尽力试一下,即使手术最后失败也没有关系。

因脊柱裂硬脊膜膨出破溃,幼儿须急诊手术,但手术难度大,麻醉风险高,在经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反复阅读图像,以及和医生、患者沟通后,麻醉团队最终作了正确的麻醉预案,手术有惊无险顺利结束。

一年后,高晓颖在骨科医生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了这名小患者,小朋友已经一岁多了,十分活泼,很难看出他曾在生死边缘徘徊。

“当时那种感觉,很欣慰很激动。”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高晓颖仍觉得这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最难的一个患者。同时他也感慨,如果是现在的他来做,应该会做得更好。

如今,高晓颖已经成为石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科室也从曾经的4、5人增加到了17人,并在今年成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

与患者交流。石柱县人民医院供图

努力钻研促进麻醉事业发展

什么是麻醉医生?对高晓颖来说,麻醉医生就是生命的“摆渡人”。

手术过程当中,麻醉医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麻醉医生们不仅需要扎实的麻醉技术和理论,还需要具备各类临床学科的知识。他们不但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患者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还会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保证患者的安全。

五六年前,为了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高晓颖所在的麻醉科联合其他科室开展了舒适病房。

“当时去北京和上海开会,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正好重庆也在开展这项服务,于是我们觉得也要跟进去做这样一件事。向医院申请后,院领导也很支持。”高晓颖介绍,舒适病房的开展很好地缓解了病人术前的紧张感以及术后的疼痛感。获得了领导、病人及同仁一致好评和认可,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和科室综合竞争实力。

为了提高麻醉效率,科室还建设了麻醉门诊,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除此以外,高晓颖还和科室同事前往其他医院考察三氧技术,回来后便向医院提出了申请。“效果很不错,治疗范围比较广,而且费用也比较低,所以每天来的病人都比较多。”如今这已经是医院的特色诊疗,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便利。

麻醉医生,并非“打一针就走”。在患者沉睡的过程中,他们用仪器和药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支撑手术进行。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道路上,高晓颖以及同事砥砺前行,奋斗不止。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石柱县人民医院的麻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刘林杰)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