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守护患者“心”健康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示范中心……为完善医院的学科建设,垫江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心血管内科。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不论是人才建设还是疾病的诊疗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垫江县的群众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前往异地寻医问药。
为住院患者检查身体状况。垫江县人民医院供图
多方联动 解救患者“心”病
毕业后,余洋就来到了垫江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说起来当时是有点想去外科的,但是想到做手术需要站立很长时间就算了,结果没想到现在要穿着铅衣做手术。”余洋笑着回忆当初选择心内科的原因。如今,介入室成为了心内科医生的手术场地,最久时,余洋要穿着约30斤重的铅衣从早上九点站立到下午的五、六点。结束手术脱掉铅衣后,里面的手术服都能拧出水来。
二十楼是心内科住院病区所在地,走出电梯往左看,一眼就能看到几块牌子挂在墙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的牌子位列其中。
“胸痛中心主要解决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急性胸痛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疾病,比如说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余洋介绍,胸痛中心不是一个科室的事情,需要全院上下的参与。通过胸痛中心的识别机制,不同的病种会被分到不同的科室。
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模式,设立胸痛中心已经成为衡量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垫江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是集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介入室等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单位。
胸痛中心成立后,垫江县人民医院从制度、人员配置等多方面确保运行流畅,建立了规范化急诊胸痛临床诊疗路径,同时优化就诊流程、畅通绿色通道,实现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无缝对接,为众多胸痛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开展胸痛相关知识培训。垫江县人民医院供图
提高技术 送患者“心”希望
心肌梗塞,一种心内科常见且危急的疾病,发病后的4小时内是最佳抢救时间,极限是12小时。一旦救治不及时,将会导致患者的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生活质量也会急剧降低,因此余洋建议如果持续出现胸痛症状,就要及时拨打120前往医院救治。
几天前,垫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了一位血管堵塞的老年患者。送往心内科后,科室医务人员立即为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
“这里是患者的心脏,这里是堵塞的地方,我们就用一根管子来打通这里。这个是治疗后的效果,可以明显看到血管被完全打通。”余洋拿出两张手术前后的对比图讲解。
多年前,垫江县人民医院还没有这些先进技术。余洋记得他曾接诊过的一位病人,因为那时还只能使用药物溶栓,虽然患者在4小时内到院治疗,但仍有大面积的心肌坏死。五年后,患者因心脏问题去世,这件事也成为余洋心中的一个遗憾。
如今,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用物理溶栓取代曾经的药物溶栓。找到堵塞的血管,使用球囊扩张或者安装支架的方式打通血管,血液的流动将再次变得畅通无阻,进而维持身体各项机能。
近年来,垫江县人民医院接诊的心脏病患者逐渐增加。余洋分析可能存在三点原因:老年人口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国家大规模进行免费健康筛查。
为了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余洋带领科室团队走遍了垫江县26个乡镇的卫生院以及民营医院,成立了区域救治网络体系,并开展了相关救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推进胸痛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立体化建设。
为患者开展介入手术。垫江县人民医院供图
培养人才 当好患者护“心”人
优质的医疗人才是提高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点。
目前,垫江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年约有手术量一千多台,原有的医务人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手术需求,为此,余洋积极培养人才,近两年来科室已经引进了多位优质医疗人才。
除了引进人才,科室医生还会前往市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将学到的先进技术带回科室,提升科室医疗质量,实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快速、精准的治疗。
现今,科室能够做介入手术的医生从原来的一人扩增至现在的四人,余洋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可以进行介入手术的医生。
余洋介绍,培养更多的心内科人才,一方面是希望技术能够得到传承,另一方面是想做到更细致的专业划分。目前,除了冠心病的介入手术,射频消融介入手术以及起搏器的植入,科室的医生还可以选择重症救治、心脏康复方向。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把现有的疾病做到规范化治疗,把这几个方向做精、做好。”余洋说。
除了胸痛中心,垫江县人民医院还着力建设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等。为了做好心脏康复,医院还加入了由重庆新桥医院牵头开展的关于心脏康复的科研课题,希望在建成心脏康复中心后,心脏患者能够通过药物、调整生活方式、运动、心理、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帮助,促进心脏康复。(刘林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