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要闻

为何胆囊癌发现就是晚期?

2022年08月11日15:44 |
小字号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形成因素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据临床数据显示,胆囊癌一旦发现大多就是晚期,此时再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密雷表示,虽然胆囊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一般需要数年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大多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通常只有在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对消化道有一定的梗阻或者是造成胆管的梗阻以后,患者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例如一些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的不舒服。所以,如果没有定期进行体检,等到出现症状之时再检查,往往胆囊癌就已经是晚期了。

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密雷指出,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胆道系统感染、肥胖症和糖尿病、遗传因素等都是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高发地区具有较高的胆囊癌发病率,多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结石体积的不断增大,胆囊处于炎症状态的病程更为长久,胆囊癌变的风险也相应增高。

慢性胆囊炎

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病相关,而胆囊壁钙化质硬、囊腔狭小的胆囊,称为瓷性胆囊,其本质是严重的胆囊慢性炎症导致的胆囊萎缩及功能丧失。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患者有以下特征时,癌变倾向增高:

息肉直径为8-10mm,甚至更大;

息肉直径<8mm但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炎;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增强扫描后息肉有强化显影表现者;

年龄超过50岁。

胆道系统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会增加胆管、胆囊黏膜上皮组织癌变的风险,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和幽门螺杆菌。

肥胖症和糖尿病

胆囊结石和糖尿病均是机体代谢失衡紊乱症候群的疾病表现,患有糖尿病又会诱发胆囊结石的形成。如果二者协同发生,将会进一步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

遗传学

胆囊结石的形成具有遗传易感性,胆固醇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5/G8调控基因变异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因此有胆囊结石家族史和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胆囊癌发病的风险相应增高。(重庆北大阳光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