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结石的常见误区
发现肾结石后,积极面对,重视治疗是将结石危害降到最低的方式。但是有的患者尽管积极治疗,却依旧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因为盲目治疗而带来严重后果,这是为什么呢?
误区一:只靠药物治结石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泌尿科主任刘德云表示,有不少肾结石患者会有这种习惯,遇上疾病能吃药就吃药,相信只要坚持吃药,就能治好自己的肾结石。但临床上并没有可以溶解一切结石的特效药,而且药物溶石只对特殊成分且小于0.5cm的结石有一定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使用药物排石,也是在患者手术后增加尿量、扩张尿路,起到辅助排石作用。如果患者的结石比较大,且造成肾积水,这种情况尤其要避免盲目应用排石药物。
肾结石患者能否接受药物溶石排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结石大小、位置、尿路是否通畅、患者身体条件等情况后,并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确定。
误区二:重复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
很多肾结石患者盲目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不成,便来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然而体外碎石虽然表面上没有创口,但如果重复多次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不小影响。
患者接受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原则上不超过3次,过多或过频使用会给肾脏带来急性损伤和永久性慢性改变。其次,它有较为严格的适应症,结石大小一般应小于1.5cm,并且质地疏松,无梗阻无积水,结石位置有利于震波碎石后排石。
误区三:迷信偏方、中草药治结石
有不少患者在发现结石后,可能会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一些民间排石的草药偏方,在结石发作的时候就通过这些偏方处理。可这样的后果通常无法根治结石,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加重,让结石日益增大,同时存在结石下落梗阻尿路,出现肾绞痛、肾积水等危险。
刘德云指出,中草药处理结石一般只是起到“利尿消炎”的作用,无法将结石溶解或破碎排出,结石对泌尿系统的损害与威胁依旧存在。民间偏方则大多没有科学依据与临床数据支撑,不仅治疗效果未知,甚至还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肾结石治疗需要根据结石大小、数目、部位、成分、肾功能和临床表现等众多因素共同决定。所以,针对不同的结石情况,也需要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才能让患者创伤更少,也更快的恢复。(重庆北大阳光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