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降血压治疗过程中这些误区要避免

2022年08月22日16:02 |
小字号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病后普遍需要通过终生服药来控制血压平稳,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吃着药呢,生活习惯不用改

管住嘴,迈开腿。要知道,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低盐、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适量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对高血压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二:血压正常了可以不用再吃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对待血压稳定的问题上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血压高的时候吃药,血压正常就不吃,殊不知稳定的血压是经过规律用药的结果。不规律的用药,会造成血压反复的波动,不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反而会加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因此持续规律的服药很重要。

误区三:没有感觉不吃药

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是因为患病时间长,身体已经适应了血压高的状态,直到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时才有“感觉”。因此,在确诊高血压,并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也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不要拒绝用药。没感觉,没关系,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掌握血压“动态”。

误区四:降压药换着吃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切忌频繁的更换药物。机体对降压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意更换药物机体会重新启动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时血压会出现波动,而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因此,当你的血压控制平稳时,不宜频繁的更换药物。当出现原用药物不能控制血压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尝试自行换药。也不要听别人推荐来更换药物,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误区五:降压药伤肝肾

理论上,所有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药品说明书上提及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在1-5%。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总体上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在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因此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正确的用药,一般是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切记,高血压对患者本身的伤害远大于降压药的副作用。

高血压长期规律正确用药很重要,千万不要“你觉得”。(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