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说话 除了医学干预还要做哪些康复训练?

孩子不说话,除了靠医学干预治疗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也不能少。针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训练方法,究竟哪些训练方法才是靠谱的。专家来支招。
孩子不说话的原因,包括生理的和大脑功能区未发育完善。生理原因是指构音或听觉器官缺陷,影响发音表达(聋哑),而大脑功能区未发育完善,导致孩子对口部肌肉运用出问题,认知理解及其他基本能力也有问题,不排除自闭症、智力问题。那么,针对语言方面应该怎么训练呢?以下5类训练方式可参考。
大运动
也叫粗大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决定了人们正常的坐、卧、立、走等姿势。对人体结构的正常生长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人体运动的发展规律是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粗大运动发展带动精细运动发展。口轮匝肌是局部的肌肉群,它的发展和大肌肉群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正常的大运动其实是孩子出语言的关键。
感统训练
感统是指人类大脑及时对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平衡觉、本体觉)传达的刺激进行组织、统合、记忆、比较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影响大脑做出决策,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常表现得好动不安、行动笨拙、语言发育迟缓、触觉敏感或迟钝等,通常也会引发情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行为涣散等状况,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交、沟通及其他各方面能力。
口肌训练
或称“口部肌肉定位治疗”,是针对孩子的构音障碍,通过呼吸法练习,以及对主要构音器官(下颌、唇、舌、软腭等)的定位治疗,锻炼孩子口部肌肉力量,练习发音,矫正语音、语调,让孩子吐字清晰。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口肌训练。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训练孩子手和脑、左右手的配合,以及手指运动的灵活度。涉及到孩子认知、理解、听指令、逻辑思维等多项能力,如串珠子等。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语言是社交、沟通的工具,它的发展是和人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同步推进的。所以积极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习社交技巧,理解课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常规,知道各个场合的语言、行为规范是孩子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而这些环节在家里、学校及其他生活场景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需要家长们平常多留心。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医生孙小迪提示:说话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能力配合的综合性行为,我们首先要通过治疗帮助孩子打开语言大门,再通过大运动、感统、口肌训练等多侧面有选择地进行,保证孩子得到全面又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孩子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步。(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