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干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是自闭症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先备技能。自闭症儿童技能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练习,长期不间断的家庭训练可以保证自闭症儿童始终处于一个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中,干预的效果会逐渐显现。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功课”。
上厕所训练
在训练自闭症孩子上厕所时,不要把独立上厕所当成一个整体目标来完成,而是可以把它拆分成数个小目标。
比如,先让孩子对厕所和马桶熟悉(功能、用途);再教会孩子走到厕所-坐到马桶上-使用手纸等详细目标。
穿脱衣服训练
家长应该让“穿/换衣服”成为孩子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要等到吃完早餐,游戏结束或者出门前才做这件事情。
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衣物,教孩子辨认不同的衣服颜色,告诉孩子不同的季节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让穿衣服这件事变得有趣。并需要事先准备好孩子每天要穿的衣服,将穿衣服分解成多个小步骤,逐项教孩子完成。当孩子能学会每个穿衣步骤后,要及时赞扬孩子的每一个表现。
用孩子的方式说话
如果孩子会“复制粘贴”家长说的话,那么家长就要用孩子的方式来说话,这样孩子说出来的话才是恰当的。但在说话之前可以适当地放慢语速,强调重点,让孩子易于重复。
不干涉孩子交朋友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结交快乐的朋友,避免过多干涉孩子交朋友的权利。不应经常因为孩子淘气而批评孩子,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加重病情。
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参加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同时也应注意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培养孩子的自力更生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尽量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批评他们。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孙小迪主任提醒,自闭症儿童技能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练习,即保证必要的干预强度和训练时长,同时保证专业性。自闭症儿童日常干预训练的强度,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超出儿童的耐受范围,需要家长和老师把握好训练节奏。(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川渝探索跨省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 人民网重庆10月25日电 近日,由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提起的全国首例跨省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在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判决被告胡某某在《中国消费者报》上公开赔礼道歉,两年内参加消费领域公益活动4次,每次活动金额不低于1万元,如未履行上述公益活动,则按销售额的三倍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2万余元。庭审中胡某某对自己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深深悔过,并当庭宣读了书面公开道歉信。…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