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校长梁正雄:创建特色学校 融入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2022年11月14日16:10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即日起,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1月14日电 “以书画教育为切入点,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近日,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校长梁正雄在署名文章《创建特色学校 融入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中谈到,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自觉贯穿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从文化凝练走向

文化自觉,并最终走向学校的系统变革。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特色学校建设需要梳理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自觉建立在对“真”的发现与发展上,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回归教育本质,删繁就简、化繁为简。(胡虹、代峥、袁杰)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创建特色学校 融入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梁正雄

鲤鱼池小学在办学过程中遵循“以书画教育为切入点,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办学宗旨,以“培育具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上好课、写好字、画好画、走好路、说好话、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读好书、交好友”的十项行为准则中,在特色学校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实践与完善,将学校文化视为特色学校建设落地的力量,从文化凝练走向文化自觉,促成了特色学校的形成。

文化凝练:想透特色学校建设的本质

在凝练学校文化时,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以求接近教育的本质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本质。我们是这样逆向思考的:学校不是鲤鱼缸,圈养着学生;教育不是鲤鱼池,使学生成为一潭死水;同时也这样正向思考的:学生是鲤鱼,他们的鲜艳活泼是因为有足够的氧气,他们的美丽多姿是因为自由畅游、自在呼吸。所以,鲤鱼池小学校的文化核心理念就是一句话:“让教育充满氧气,让学生自由呼吸”。

学生在展厅上书法课。鲤鱼池小学供图

学生在展厅上书法课。鲤鱼池小学供图

“让教育充满氧气,让学生自由呼吸”的办学理念诠释了“有氧教育”的深刻内涵。什么是“有氧”、什么是“有氧教育”、如何实施“有氧教育”,已成为指导学校高品质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不断完善其目标和路径,把它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已逐步成为学校高品质办学追求的文化符号,是学校办学追求“止于至善”的具体体现。为此,学校凝练了“崇德尚艺”的校训、“自然的成长,自由的方向”的校风以及“观察中发现,思考中吸收”的学风,确定了“教育的一方清池,师生的广阔天地”的学校愿景和“创新型有氧教育示范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在有氧教育思想指引下的“一方清池,海阔天空”的主题文化。

核心文化理念必须落地,需要再次回到“鲤鱼池”。鲤鱼池用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教师是水,课堂是水,课程是水;这些水,是清澈的,是充满氧气的,是经常更新的,是能够让鱼儿自由地吐纳呼吸的天堂。

文化生根:认清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

在鲤鱼池小学,课程不仅是源头活水,也是鱼的食物,更是氧气。

课后服务:AR体验。鲤鱼池小学供图

课后服务:AR体验。鲤鱼池小学供图

在课程改革的校本规划设计上,我们一是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时,实施“学科内整合”,进行单元内容的调换、重组或链接。二是坚持打造特色课程群。我们特色课程群的的基本框架是“1142”模式。第一个“1”即一个理念:“让教育充满氧气、让生命自由呼吸”的办学理念;第二个“1”即一个育人目标“培育具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4”即四个维度:“琴、棋、书、画”;“2”即每个维度下有2个模块,分别为“艺术、欣赏,体育、科技,书香、明理,书法、美术”。该框架横向覆盖艺体类、文化类、品德类、科技类、实践类五个领域,纵向按不同领域从易到难形成低、中、高段梯度的衔接。

我们不断延伸文化内涵,为“小鲤鱼”独创了特别的“私人订制”课程。在持续研发了“琴棋书画”校本课程的同时,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方向,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了“走课”活动,保证了特色课程群的有效实施。

文化落地: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学校全面落实“两把”理念,并深度结合学校的“有氧教育”,打造出个性化的“有氧”课堂。从“满堂讲”到“精要讲”,课堂“有互动”,学生“有反思”。教育的“氧气”和学生的“呼吸”主要体现在课堂,课堂应该成为“氧吧”。我们的“氧吧”课堂有三个标准。一是“吸氧”需求:点燃学生兴趣点,找准学生症结点,即从问题性学习情境中,发现学生的兴奋点,暴露学生的困惑点;二是“吸氧”方式:自学有目的,讨论有深度,发言有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演戏,而是体验和思考;三是指导“吸氧”:发现及时,点拨到位,方法成型,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信息搜集敏锐、扩展有度、提炼有方、评价有力。这就是“氧吧”课堂的三维标准,让学生在课堂的“氧吧”中自由地呼吸。

文化浸润:抓住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依靠一支与其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

“有氧”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寻学生兴趣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打造“氧吧”课堂,关键是教师要“识个体、知大体、明进退”。“识个体”,就是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知大体”,就是掌握学生的群体差异和班级的学科学习面貌;“明进退”,就要要从“满堂讲”、“满堂问”中退出来,并在“精要讲”、“如何学”等方面钻进去。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教师研究能力,加强校本研修,构建了“三阶段七环节”校本教研模式,开展了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了“学生立场、作文有效教学、中小幼衔接、教学与实践”等多个优秀教科研成果。

“有氧”课堂在教师操作层面上,全面落实“五有”标准:一是有明确的可以检测的学习目标,二是有不少于2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三是有明确的学习策略,四是有不少于5分钟的学习反馈,五是有积极互信的教学关系。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为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和活力。

文化自觉: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路径

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并培养出具有特色人才的学校。

一是要有特长的教师。学校决定利用本校有书法、绘画造诣的教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与国画为切入点,打造书画教育特色。承办重庆市第一至十一届、第十九届师生书画大赛颁奖大会及优秀获奖作品展,重庆市和全国的教师继续教育现场会都由我校全体教师现场表演。

二是要有特点的学生。教师的特长是特色项目选择的依据,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特长培养出具有特点的学生。从建校至今,鲤鱼池小学共计3800多名学生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书画竞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是要有公认的特征。这种社会公认的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个性化、持久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它就会被社会所称道、所接受、所认可。

鲤鱼池小学先后被被命名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重庆市书画特色学校”等。学校配备了专职书画教师、专用书画教室、展厅和功能室,用足课时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书画训练,并对学生书画进行考级认定评价。

总之,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自觉贯穿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从文化凝练走向

文化自觉,并最终走向学校的系统变革。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特色学校建设需要梳理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自觉建立在对“真”的发现与发展上,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回归教育本质,删繁就简、化繁为简。文化自觉建立在对“美”的把握与指引上,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对学校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学校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责编:黄凌、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