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罗丞: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

2022年11月14日16:12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即日起,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1月14日电 近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罗丞在署名文章《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中谈到,学校致力于培养“三与型”人才,即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在教学实践方面做好“加减乘除”,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凸显、学科拔尖的砺新学子。(胡虹、代峥、袁杰)

以下为文章全文: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

罗丞

结合发展的具体实际,我校尝试探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并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绿色空间,助推学校高质特色发展,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内涵解读:为“三与型”人才创设绿色学习空间

教学大赛。第十八中学供图

教学大赛。第十八中学供图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创新点。学校致力于培养“三与型”人才,整体表现为“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优秀学生”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学生”。其基本内涵为: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个人品格:“认识自己,体谅他人”的“仁人”品格;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的“担当”意识。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自主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学人”精神;实践创新:“勤于劳动,格物致知”的“创新”能力。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审美”的“人文”情怀;国际交流:“国际理解,和而不同”的“博大”胸怀。

绿色空间建构的立足点和创新点。学校围绕“教育理念、教育生态、教育实践”三方面,打造“环境系统、行为系统、理念系统”三方面环境载体,凝练为“绿境书香”的校园文化特质。学校赋予绿境文化以“智慧”的内核,以云平台为汇聚统合中心,建设智慧应用信息化场景,积累管理信息、学习资料与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形成智慧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教与学生态系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设“绿色、智慧、开放”的学习空间。

体系设计:建构五育并举、纵横立体的育人模式

女子足球是该校的特长项目。第十八中供图

女子足球是该校的特长项目。第十八中供图

建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以“人”为核心,夯实“两个立足点”:以“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围绕“德智体美劳”内容,形成“开放、共性、平等”的教育资源;以“个性培养”为创新点,以“五育并举”为方法,建构小初高大衔接教育整体培养,形成“聚焦、个性、差异”的育人模式,助推学生走向“综合素质强,专业领域拔尖”的“三与型”创新人才。

探索纵横立体学习方式。一是横向建设创新型人才学习空间资源。建构创新型人才生长的绿色空间,横向布局“六类教育资源”,包括“四T课程、精准课堂、海量阅读、智慧校园、民主开放管理、砺新型多元化教师”。二是纵向锻造创新型人才学段培养模式。以“初高中一体化,一主轴三支撑”为初步规划,指向课程和高考改革,从强基计划、综合考评、兴趣爱好、平台建设、社团活动等维度,多元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探索:课程内涵做“加法”,提质增效做“减法”

做足课程内涵“加法”,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重庆十八中着力打造培养学生关键能力,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四T”课程体系,即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树本课程”、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的“砺新课程”、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海纳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百川课程”。“树本课程”,已建成语文、英语等市级课程创新基地。“砺新课程”,开发8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法律与生活”“生涯规划”等8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选修课程。“海纳课程”,学生自主管理40余个学生社团,建成浪漫吉他社等7个市级精品社团。“百川课程”,提供特色思政、海量阅读、衔接教育、第二外语、奥赛强基等多元人才培养课程。

做实教学负担“减法”,为润泽生命提供成长沃土。我校出台了《师生减负提质清单》,实施了减负提质“四五工程”:通过“五减”“五加”“五到”实现“五有”。“五减”即“减少在校时间,减少文化课时,减少作业时间,减轻书包重量,减少检测次数。”“五加”加强学法指导、加强综合实践、加强科技教育、加强艺体教育、加强家校互动。“五到”到场馆去、到田野去、到工厂去、到社区去、到市场去。“五有”即“有强健的体魄,有文明的礼仪,有动手的技能,有创新的思维,有生活的情趣”。同时,重庆十八中实施提质增效计划,学校通过“青蓝杯”课堂大赛、“精准课堂”大赛、教学研究月、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引领和推进精准课堂建设,增效提质,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教师的教学负担。

做优实践活动“乘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文武兼修。学校以“立足校本实际,满足兴趣爱好,体现地域特色,着眼未来发展”为原则,探索“三主五环”选课走班模式,激活选修课程活力,做优实践活动乘法,成效明显。学校在初中、高中全面推进选课走班的系列探索,让课程成为符合每一个学生个性成长的“自助餐”。“三主”搭建宏观框架,即以学校的育人理念为主轴,以师生双方为主体,以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社区服务、人生价值为主板,构建稳固的“金字塔”模型。“五环”落实走班操作流程,即创造性开设、最优化指导、个性化选修、精准化课堂、分层级管理。

做好不良心理“除法”,护航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灵。学校以“三线一环”的工作思路来推进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一环”指“心理健康课题”;“三条线”,即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剧展演、微电影拍摄等特色心理健康活动,营造积极乐观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双管齐下”,举行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绘画活动、心理减压运动会、心理剧创编展演、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未来,重庆十八中将不断创新育人方式,营造风清气正、学风浓郁的绿蕴书香校园,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凸显、学科拔尖的砺新学子。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为学生、家长、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教育改革答卷。

(责编:黄凌、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