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区县动态

璧山区:构建健康“一张网”缓解乡村“看病难”

2022年11月28日14:08 |
小字号

“能在镇医院享受到和三甲医院一样的服务,太好了!”近日,在璧山区八塘镇中心卫生院,59岁的余阿姨成为了璧山区第一个在基层医疗机构做床旁支气管镜检查及相关治疗的患者。因离家近,花钱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区级的医疗服务,余阿姨和家人对于这次就医十分满意。

余阿姨口中和三甲医院“一样的服务”就是璧山区近年来高质量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的缩影。近年来,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及服务水平,璧山区卫生健康委以党心凝人心、聚人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深入推进全区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璧山区总诊疗人次较上年同期提升11.29%,其中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26.23%。

管理服务“一体化” 健康帮扶更加“精准”

床旁支气管镜检查(资料图)。璧山区人民医院供图

在璧山区正兴镇中心卫生院,70岁的李爷爷于近日进行了右侧肩部脂肪瘤切除术,困扰他十来年的顽疾得以解除,术后第三天,李爷爷出院时,对精准帮扶医生的技术赞不绝口,并对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技术水平深表感激。

一项项新技术在基层开展、扎根,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余阿姨”“李爷爷”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也记录着璧山区健康共同体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

为深入推进全区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今年9月,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印发《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创新实施“9+3+3”精准帮扶,即3家区级医院分别联系1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共组建13个“三通”精准帮扶团队,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上下联动及个性化帮扶四个方面提供精准帮扶。

“精准不仅体现在帮扶形式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帮扶内容的‘个性化’和效果考评的‘指标化’。”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唐应容表示,健康即民生,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及服务水平,推动管理及技术下沉,确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新格局的合理有序落地,璧山区坚持结果导向,确定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家区级医院为牵头医院。

以璧山区人民医院为例,作为牵头单位,医院选派临床科室专家和职能科室业务骨干,通过“组团式巡回诊疗”与“定点式支医”相结合的方式对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帮扶。并根据帮扶对象提出的不同需求,组建6个精准帮扶团队、4个“一院一策”团队,对29个精准帮扶项目、25个“一院一策”项目开展全方位帮扶,每月按目标打表推进,与受帮扶单位捆绑考评,实行“一体化”管理。璧山区中医院、璧山区妇幼保健院分别组建2个帮扶团队,对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帮扶内容包含等级创建、科室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手术室建设等方方面面,并进行“指标化”考评。

在“2022-2023年璧山区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个性化’帮扶项目明细表”中,明确写着各牵头单位负责的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和帮扶内容,年度提升目标具体到人才培养数量、新生儿访视率占比等数据。帮扶团队较以往也进行了完善,根据基层切实需要进行“组团式”帮扶,每个帮扶团队的成员包含管理、技术、护理等,并落实责任到人……对于基层的需求,帮扶单位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质资源“下基层”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患者康复出院,对帮扶团队表示感谢(资料图)。璧山区人民医院供图

“听说来了‘大医生’,我来治下我的老毛病。”“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接受‘专家’的手术。”……近年来,随着璧山区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医。数据显示,2022年,璧山区总诊疗人次较上年同期提升11.29%,其中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26.23%;全区药占比下降至30.4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较上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

数据的变化,彰显的是近年来璧山区优质资源“下基层”的成效。

而医疗人才是基层医疗机构最紧缺的“优质资源”。2022年,璧山区卫生健康委通过强化基层人才培训、强化人才有序流动、调整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等多举措着力优化人才结构,让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扎根在基层,助力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发展。

强化基层人才培训,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不低于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0%的标准,派出人员“上挂”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学习。在强化人才有序流动方面,2022年区级医疗机构派出卫生人才43名下沉基层服务、5名管理人才到基层顶岗锻炼,累计开展诊疗服务13054人次,医疗查房931例次,疑难危重症病例会诊187次,指导手术195例次,教学查房189次,开展讲座180场次,现场带教388人次。而在优化卫生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方面,璧山区的做法是,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结合基层辖区服务需求及能力,对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放宽基层招录条件,为基层人才引进奠定坚实基础。

“每一次查房、指导、会诊、讲座,数据里的一小步,汇聚在一起就是健康的一大步。”唐应容介绍,今年璧山区在健全流程机制、畅通双向转诊方面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即在进一步健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重点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高血脂纳入转诊范围,并细化落实上下转诊分色分级管理,目前,区级医院累计下转患者2526人次。并建立慢性病管理中心,璧山区人民医院牵头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慢病联动机制,形成防治一体化的慢病健康管理模式。

构建健康“一张网”基层居民更有“医靠”

患者正在进行胸部正侧位DR检查(资料图)。璧山区大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在家门口就可以做检查,很方便。”家住璧山区大路街道的秦婆婆近日因咳嗽等症状,来到璧山区大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进行DR检查后,不到十分钟,璧山区远程影像中心医生将分析诊断发回:“提示大量胸腔积液并致气管及纵隔左移;左肺多发炎症,建议CT检查。”根据诊断,该中心医生对症治疗,很快秦婆婆得以康复出院。随着璧山区远程影像中心的建设,镇卫生院采集的影像检查就能实时上传到区级医院,并且很快就会有专家进行分析诊断,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方便了群众就医。

事实上,璧山区远程影像中心建设只是该区以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为有力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健康“一张网”的一部分。

唐应容介绍,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抓手。

近年来,璧山区加快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统筹建成区域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有力有序推进区域心电中心建设,实行“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结果互认”,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缺点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模式。数据显示,璧山区100%的乡镇实现远程医疗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全区36个区级质控中心及5大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作用,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今年建成的远程检验系统和区域检验质控系统,全区15个镇街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信息系统已全部投用。

“今年,璧山区计划总投资3730万元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还将投资50万元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基层诊疗、公卫数据有效管理与分析;计划投资近300余万元启动区域医学影像信息平台建设,弥补基层医疗机构院内影像系统短板,整合区域影像数据,持续优化区域医学影像质控……”唐应容表示,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一张更优质、更高效的健康网络已经在璧山徐徐铺开,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健康服务。(蒋永劲)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