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金融>>要闻

重庆银保监局加快建设“3+N+1”特色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2022年12月14日14:33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12月14日电 (胡虹)为进一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转变金融服务思路和模式,让更多促进共同富裕的举措直达人民,12月13日,重庆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安居乐业 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

《通知》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擦亮“红金渝”金融行业党建品牌,以“三网融合”、“N个场景”和“一站通达”为抓手,加快建设适合重庆特点的“3+N+1”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引导机构将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金融机构网点+街道社区”的社会基层治理网、数据互通业务协同的“金渝网”、强化行为管理的银行业合规管理网;贴合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各类需求和使用场景痛点,扩大有效供给,降低服务获得门槛;探索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示范点,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区”,共同打造重庆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等。

目前,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在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实践中已有较多经验积累。如农行荣昌支行积极探索党群服务模式,与双河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帮助外地在荣大学生及时获得贷款支持,满足了创业初期资金需求。交行弹子石支行与弹子石商会开展联建共建,打造“邻距离 心亲近”社区金融服务典范,使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加贴近群众。

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重庆银保监局强化监管引领,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推进发挥政策合力,搭建数字平台,丰富金融供给,基本形成了涵盖创业就业、安居消费、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基础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30余个,信贷余额近200亿元、保险金额近30亿元。其中,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渝快保”赔付水平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最高。

下一步,重庆银保监局将继续强化引导,加大示范引领和监管激励,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重点群体倾斜,让新市民在重庆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

以下为《通知》原文:

重庆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安居乐业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

渝银保监办发〔2022〕166号

各银保监分局,各政策性银行重庆(市)分行、各大型银行重庆市分行、各股份制银行重庆分行、各地方法人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重庆分行、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直管村镇银行,各在渝保险法人机构、各财产险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各人身险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

今年以来,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扎实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根据银保监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建设适应重庆特点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更多金融服务举措直达人民,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学用贯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一步转变金融服务思路和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擦亮“红金渝”金融行业党建品牌,因地制宜,积极谋划,强化责任担当,让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直达。

二、立足重庆特点打造服务体系。立足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和“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定位,聚焦各类新市民群体,特别是进城农民、新毕业学生、来渝创业就业人员的金融需求,打造适应重庆特点的新市民“3+N+1”金融服务工作体系,以“三网融合”、“N个服务场景”和“一站通达”为抓手,内化服务动力,促进政策合力,提升科技能力,打通难点堵点。

三、融入基层治理网提升响应力。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参与央地协同共建金融党建新阵地,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网,加大对接社区、街道等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积极参与“中心+站点”党群服务模式,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探索“金融机构网点+街道社区”的工作对接模式,助力发挥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对格内企业和居民贴得近、情况熟、把得准的优势,及时针对网格内新市民在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产品支持、服务支持、信息支持等多种方式排忧解难,提高主动服务、全面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四、融入数据互通网提升精准度。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融入“金渝网”的建设和运用,积极支持政务部门根据新市民服务需求加强数据治理,促进政务数据、金融数据等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信息价值,实现新市民客户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共同推进完善新市民信用体系,减少对收入证明和抵质押物的依赖,简化提供资料和手续环节,缩短业务办理流程,提升服务精准度和便捷度。

五、融入合规管理网提升风控力。相关银行机构要加快将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银行业合规管理网格化工作。加大“线上智能化、线下网格化”的管理技术支撑,以充分的事前关爱教育、事中监测排查、事后处置警示,构建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的网格。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将新市民合法权益保护纳入消保专项考核,强化营销和服务全过程管理,充分运用网格阵地开展新市民反赌反诈宣传,有效拦截各类诈骗,保护新市民的“钱袋子”。

六、贴合需求场景扩大有效供给。各银行保险机构要贴合新市民“安居乐业”各类场景中的金融需求痛点,充分运用相关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和贴补资金,加大与各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对接,着力优化“保障+信贷”的金融服务模式。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发挥本地优势,制定重庆专属新市民方案,针对灵活就业等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扩大推出定制型保险保障、专属信贷产品,扩大保障广度,提升服务深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金融让利方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工等群体建立就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支持各类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就业基地等,助力重点群体稳岗就业。

七、贴合使用场景降低获得门槛。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切实降低服务获取门槛。降低专属保险产品保费门槛与起保要求,提高风险保障水平。针对疫情影响导致的就业波动,加大提供短期意外、医疗责任等员工保障计划。用好产业链场景生态,扩大信用类信贷产品至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支持新市民群体纾困解难。通过实行“承诺制”、优化业务流程、加大科技运用等方式,提升新市民开立账户便利性,减少新市民异地补卡换卡“多次往返”问题。落实差异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在本地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具体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八、推进一站服务打造特色品牌。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新市民系统标签和数据标准建设,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探索工作协同的“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示范点。积极支持在市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区”,全行业共同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年度集中宣传月活动和常态化持续宣传,为新市民享受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九、加大考核引导鼓励广纳意见。各银行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新市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快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内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完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相关规定,优化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银行业保险行业自律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或联合相关专业机构、行业组织、高校等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积极开展新市民客户满意度调查。监管部门可将调查结果作为相关情况通报、工作评价的参考。

十、强化监管督导开展通报交流。重庆银保监局将根据银保监会相关要求开展监管评价,并作为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的重要考量要素。进一步完善可采集、可量化、可比较的新市民金融服务监测分析体系。持续关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典型案例和良好做法,开展多形式行业情况通报交流,强化示范引领和指导,在相关工作中体现正向监管激励。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