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中小学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谌清淑:优化课程结构 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

2023年01月13日14:29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 “‘和悦课程’,是指向学科内延伸的拓展课程;‘和融课程’,是指基于学科间联系的学科融合课程;‘和创课程’,是综合运用多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近日,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谌清淑在署名文章《优化课程结构 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中谈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学校建构系统化课程结构,整合校内校外学习资源,拓展儿童学习场域,指向儿童完整生活,大力开发跨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致力于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胡虹、代峥、林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创优课程结构 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

谌清淑

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在历时五年的创建过程中,不断进行素养改革实践,根据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课程结构。大力开发跨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系统化课程

课程建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学科育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从一种教育理念转化为课程纲领文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养导向是新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的显著特征,而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在历时五年的创建过程中,也不断地在进行素养改革实践,根据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坚持系统化原则。课程要发挥其实效性,就必须在课程设计时深入、系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理清思路,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校在规划、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上采取了新的策略,优化校本课程结构,创新构建“双基+三拓展”的四级系统化和美课程体系。

“双基课程”是指基础类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总称。“三拓展课程”是指和悦课程、和融课程与和创课程。和悦课程,是指向学科内延伸的拓展课程。和融课程,是指基于学科间联系的学科融合课程。和创课程,是综合运用多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学校把国家课程与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箱,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与多元化选择,把基础与可能的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更深层次的个性化与整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指向儿童完整生活 实施跨学科课程

教育在于培养完整的人,那学校培养的儿童需要成为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的,相应的,学校也要在完整的生活中培养完整的儿童。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提及新课标相关信息时说: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育人功能,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课标要求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跨学科成为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成为所有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在建构课程结构之初,便将讨论聚焦于整合课程,开创了跨学科的和融课程与融合的和融课程。

一是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融课程,基于学科间联系的学科综合课程,它是由多个学科融合而成的课程。学生的发展是以知识融合式发展为基础,以课程综合为条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和融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上的整全发展,为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条件。

此类课程活动,旨在使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整合和运用学科知识;实现学生由认知到行动的转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扩展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角度,促进各感官协同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培养有想法、有能力、有兴趣,会协作、会思考、会包容的儿童。

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的和融课程作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群,主要包括六大课程:桂语课程、双节课程、生命课程、漫游戏剧、魔幻3D、啦啦操课程。各课程分别以两个及以上的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某一大主题或文化背景为载体,结合学科间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展开课程活动。

二是综合课程鼓励学生创造性生长。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实践场域为现实载体,以项目化实施为目标,是课程体系中更高层次的综合课程。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只有贯穿于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好深化发展。学校的四级课程和创课程,就是多学科学习之后的综合课程,是综合运用多学科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是将行动、体验和实践融会贯通的课程。

本课程的建立,总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勇于积极主动假设、实践、探究、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使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

和创课程作为学校在相关国家基础课程和地方课程指导下所衍生的拓展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五大课程:救护课程、职业体验、研学实践、三园札记、科创课程。

拓展儿童学习场域 开发高质量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存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但是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并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效益,所以,学校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拓展儿童学习场域,还必须克服随意性,考虑普及性、参与度和可持续发展,挖掘可利用有价值的校内和校外资源。

跨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更需要拓展儿童学习场域,让学生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更要迈出教室,走向校外。要想实现自由迁移,综合能力的实践运用,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场。

校内场域方面,在跨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实施中,学校将整个学校都作为了学生的学习场域。学校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拓展课程为补充,拓宽学校场域,从课堂走向课后,打造课程场域的新样态。

学校将校园环境作为课程资源,构建了桂语课程和三园课程。学校连廊的二十棵桂花不仅寓意着和美文化的内涵,学校还全面开设桂语课程,融多学科于一体,识桂花,赏桂花,量桂花,画桂花,唱桂花和品桂花,开发桂花文创产品,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于实践中学习知识,于体验中塑造品格。

将学习场域拓展到学校环境。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供图

将学习场域拓展到学校环境。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供图

在三园课程中,学生分年段走进学校的花园、果园和菜园,亲近自然、关注自然。走进花园,感受美丽之乐,“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拍一拍”“写一写”,与和美校园同成长;走进果园,通过认、观、摘、尝,探究生态之乐,体验劳动之美,甜杏、石榴、橙子给孩子们带来无穷乐趣;走进菜园,体验种植之乐,从播下菜籽,到过程养护,收获连连,全校共享蔬果,体验生命成长意义。

学校三园课程。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供图

学校三园课程。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供图

校外场域方面。儿童生活在真实完整的环境中,家庭、社区及社会都是他们学习场域。新型的家校共育下,家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协助场域。学校地处中央公园板块,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为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将校外作为学生的学习场域,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课程。春秋研学,学生走进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走进医院、走进报业、走进档案馆去进行职业体验。甚至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是学校的课程资源。学校融合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社会五大领域,挖掘24节气与传统节日的育德内涵,开发了和美“双节”课程。以多学科融合,感知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美好。到小区和周边进行科学观察,到校外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民俗体验等项目活动,学生在多元的场域中感受文化的传承。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学校建构系统化课程结构,整合校内校外学习资源,拓展儿童学习场域,指向儿童完整生活,大力开发跨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