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中小学

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邹倩:立足儿童心智 探索德育创新

2023年01月13日14:32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聚焦儿童心智发展,确立“六三二一”课程实施系统,即从六会目标,六心品质分学科分主题切入,坚持基础、特色、综合三级层面,关注心与智两维度,聚焦立德树人一核心。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邹倩在署名文章《立足儿童心智  探索德育创新》中谈到,立足儿童心智发展,形成最强德育合力,我们将在“激活生命,奠基未来”的办学宗旨下深学细悟笃行。并期许从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家校联动寻求更多有益突破,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洞见更多教育本真。(胡虹、代峥、林果)

以下为文章全文:

立足儿童心智  探索德育创新

邹倩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强调。如何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成教育每个环节的自觉行为,渝北巴蜀小学紧扣“助力儿童心智发展”,构建完整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工作贯穿全程、深入全员、引领全面。

理念铸魂 文化塑根

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确立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是根本。把脉教育的基本规律,坚守心育思想与律动思想的相互融合,“聆听心语,律动巴蜀”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德育之魂。它表达了我们坚定不移的儿童立场、开放的教育观、对生合成长科学规律的坚守。

“聆听心语”表达开放、尊重、理解、宽容和接纳的教育态度,我们始终从三个维度聆听来自外界的声音,选择教育行为。一是对象维度:把人放在首位,听到自己的内心,孩子的心灵,同伴的心声,传递真实情感,做“真”教育;二是时间维度:既看到历史,又看到未来,让今天教育链接昨天与明天,从而让每一个师生能作好走向未来的准备;三是空间维度:听到来自社会的声音,不断从各个渠道实现化外为内地转换,从而让学校构建一个更大的教育联盟体。

“律动巴蜀”表达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好比大自然中的明与暗,光与影,都在自身特定的节律中发生变化,孩子成长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有节律的过程,我们必须遵循儿童成长的节律去实施对他们的培育。依托这样的思想根基,我们秉持“激活生命,奠基未来”的办学宗旨,从四条途径激活生命律动的显性状态:即文化治校、团队熔炼、课程推进、评价驱动,从而形成正面垂范、忠诚担当、清正廉洁、开拓进取的导风;生命蓬勃向上,美美与共的校风;宜严、宜实、宜精、宜新的教风;宜庄、宜静、宜和、宜美的学风。

系统引领 课程导航

教育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回归到对人性开发的系统工程中,校园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通过课程实现一切教育目标,课程涵盖校园生活的时时处处,规划课程就是设计师生的校园生活方式,契合时代,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紧扣核心素养育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植入到校本课程系统。何谓必备品格?我们认为那是学生面对客观世界所拥有的积极向上的六心品质,这是健康阳光的心。何谓关键能力?那是学生融会贯通已有知识与技能储备,在真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应用能力,这是聪明智慧的脑。核心素养在校本表达里,凝炼为了一个词——“心智”, “心智”的聚焦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应。心智的发展是孩子形成完整人格、和谐人际、获得适应环境生活能力、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它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态度。聚焦儿童心智发展,确立“六三二一”课程实施系统,即从六会目标,六心品质分学科分主题切入,坚持基础、特色、综合三级层面,关注心与智两维度,聚焦立德树人一核心。课程系统成为实施立德树人,统筹教育发展重要指南。

把握主线  多元实施

心智课程体系下的德育要落地实施,需要有具体内容为主线,我们聚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康人格、责任意识五个目标,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大内容主线,卷入各方人员、搭建多元平台、整合多条路径。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实施。

第一个方面是“管理育人,强基固本”。学校德育首先要做好思想引领,从课程到文化,从文化到团队,首要抓好干部思想、教师作风建设,进而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聆听心语、律动巴蜀”的核心理念下,我们围绕成长学生,成全教师,发展学校,科学有序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思想先进性。

首先是发展德才兼备的管理人。立足“党建+”提出干部管理“四个一举旗工程”:站稳一个学科、抓好一个专项、管好一个年级、当好一次值周校长,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年级负责制,锤炼管理干部策划统筹、实施调控、传播推广能力,周行政例会上,开设管理干部实践工作坊,问题导向、案例分享,学用一体,促进了德育工作管理队伍专业化。其次是成就知行合一的巴蜀人。为使学校办学理念真正地成为每一个人的共同信念,共识共行。我们以《教师行动手册》导行,将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编入其中,并通过 “党建+”系列师德修炼课程凝聚团队,共识思想。

第二个方面是“文化育人,润心启智”。围绕“聆听心语 律动巴蜀”办学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及网络平台,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立体,润泽心智的育人空间。

立足整体,涵养心灵。彰显“心育”与“律动”思想互副的符号共识,在学校的每一个环境布置及文化产品中,都以此为设计基础,统一的风格,让鲜明的学校文化浸润进每个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校园的景观、雕塑、理念大字、校训石刻,共同营造教育的诗意与浪漫。丰盈了学校文化价值内涵。

关注儿童,启迪智慧。结合学校“六三二一”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建设专用文化展示阵地,如学生心语作品展墙、少先队成果展厅、阅读作品展示点、开放式阅读大厅、艺术作品及精彩瞬间影像,让课程育人效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很大的延展和提升,合理利用学校延伸空间,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个方面是“课程育人,培根铸魂”。课程是育人最主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实现方式。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各有职责,各具特色,均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单元统整,聚集素养。基础课程强化大单元统整学习,摸清教材的育人逻辑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节律,建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文化,营造人人民主对话,思维相互碰撞,智慧激发点燃,情感交融通达,文化自然流淌,个性和谐发展,心智得以升华的“律美”课堂文化。

综合学习,助力心智。立足儿童真实校园生活,联动家、校、社资源,以序列化开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感受学科与生活、社会的密切关联,让孩子在不断经历中各美其美。

一是跨学科综合实践,回归儿童完整生活,通过生活真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学科出发,但不拘泥于学科,通过跨学科、跨团队、跨领域展开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综合育人。二是节假日实践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通过国庆、五一、中秋、寒暑期节假日序列活动,让节令文化成为实践素材,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历练品格,并在活动中凝聚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人生信仰。三是把脉入学、十岁、毕业三个成长节点,以仪式活动涵养学生人格。低学段养正启蒙季、中学段厚爱培新季、高学段筑梦毕业季均蕴含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让儿童在庄重仪式中启迪心灵,形成长久的动力。四是非正式时空岗位实践学习赋能成长。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活的教育”的第一原则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将校园若干非正式学习时空转化为学生“公共服务”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明、礼仪、宣传、广播等系列服务管理,体验自治自管,强化自主发展意识,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在自主与选择中获得生命的“自主性”发展。     主题心育,凝聚特色。如何搭建起一个由儿童的家庭生活、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共同组成的生活场使之成为学习场,是德育课程必须要突破的难点。我们以“心智”校本主题德育课程为主线,串联起不同课程,整合不同生活领域,以校会统领、班会承接、家会共育的三级课程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是校会统领,以“六心”主题为切入口,依托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学习逻辑,统领学生完整生活中的德育要素,以校会的方式实施对全校学生的德育。二是班会承接,在校会统领下以一周为课程周期,以周一“心智”小班会、周二至周四“晨间心语”周五“心智”班队会为载体,固定时间、灵活方式、班本特色、评价推进,是“心智”德育的班本化表达与有效承接。三是家会共育,班会确定“心智”任务后联动家庭育人场,实现家校共育。家会以儿童为中心,形式多样、内容真实,卷入家庭成员共话成长。将心智认知的进阶经验转化为行为,实现了德育课程在儿童生活中的全覆盖。

立足儿童心智发展,形成最强德育合力,我们将在“激活生命,奠基未来”的办学宗旨下深学细悟笃行。并期许从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家校联动寻求更多有益突破,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洞见更多教育本真。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