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区县动态

聚焦晚期帕金森病用药 重医附属璧山医院神经内科取得科研新进展

2023年02月03日15:15 |
小字号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周长青和研究生陈项婷就目前晚期帕金森病的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分别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JCR1区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IF 6.288)上发表了题目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ergot dopamine-receptor agonists as an adjunct to levodopa in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A network meta-analysis”的高质量综述,为晚期帕金森病中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由于晚期帕金森病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较重,往往还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因此,此阶段临床药物选择十分复杂,我们想通过研究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周长青介绍,帕金森病是世界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帕金森病分为早、中、晚期。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运动并发症的因素参与其中。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既要继续力求改善运动症状,又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

周长青表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直被用作早期帕金森病的单一疗法,或作为左旋多巴的联合用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并拥有良好的疗效。由于存在心脏瓣膜纤维化和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麦角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再用于帕金森病,但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仍然是一线药物。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目前主要有两种剂型:研发较早的标准制剂和近年来新研发的长效制剂,后者包括普拉克索缓释剂、罗匹尼罗缓释剂和罗替戈汀透皮贴剂等。与标准剂型的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每日三次给药相比,长效制剂允许每日一次给药,且剂量滴定方案更简单,从而减少了全天血浆药物浓度的波动,提高了疗效,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因为目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种类繁多,但还没有头对头地比较研究,尚无法推荐哪一种药更优。我们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了现有的多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表明,罗匹尼罗缓释剂在改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中表现更好。”周长青介绍,不同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显示出不同的不良反应谱,罗替戈汀透皮贴剂通过非口服的方式给药,更适合吞咽困难的患者,但由于其特殊的皮肤剂型,更容易出现红斑与瘙痒,普拉克索缓释片已有研究证实有抗抑郁作用,可能更适合合并抑郁的患者。综合考虑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更好的症状管理,罗匹尼罗缓释剂相较于其他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既要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又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等因素。总的来说,罗匹尼罗缓释剂等新型长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多选择。”周长青说。(重医附属璧山医院)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