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用力擤鼻涕、喜欢掏耳朵……这9个习惯伤耳朵

2023年03月03日14:54 |
小字号

自2000年3月3日起,今年已经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重庆松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周波指出,关爱耳朵健康,从改善用耳习惯开始。

生活中常见的伤耳习惯

有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尽可能避免采耳,以免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擤鼻涕时使用错误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会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长时间戴耳机

高质量音频声、高音量音频声对听觉器官会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长时间暴露于各种噪音下

人如果长时间地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听力可能会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耳鸣。

洗头、洗澡时水流入耳内

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打击头部或掌击耳部

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

夏季游泳前未做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耳廓外伤、冻疮时不注意预防感染

应严格防止感染以免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不宜情况下乘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因此,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新生儿也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及早干预治疗。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应监护其听力。(重庆松山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