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博会⑧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在渝举办

人民网重庆4月10日电 4月9日,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论坛现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找准“发力点”
努力建成“一带一路”职教共商共建共享“先行地”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吴岚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市职业教育积极响应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非(重庆)、中泰、中澳等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起多个海外鲁班工坊,为全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未来将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努力建成“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先行地。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进在致辞中谈到,面对高质量发展新任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将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本次论坛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于“教育如何推进‘三教’协同,助力经济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和“成果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形成职业教育中国名牌、中国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10年探索与实践
在“引进来”“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
论坛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以“‘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教育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下一步将巩固和深化现有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根据全球发展趋势拓展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坚持教育质量提升,优化合作机制与平台,优化政策支持与环境,持续推进发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宋凯围绕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请进来”“走出去”展开了讨论。邢晖建议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模式、制度、方案,培育国际品牌。宋凯认为,要加强政府统筹推动,打通政策孤岛;加强国际化资源建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构建“走出去”企业属地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表示要创新合作模式,采取务实行动,构建协同机制,加快标准建设。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在作主旨报告时表示,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文明互鉴、三方共建、双元培养”的高职教育国际合作CEC产教融合共同体。未来学校将围绕境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把握机会、找准定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享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渝工程”职教品牌,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打造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莱茵技术监督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聚焦智能网联国际产教创新,分析了未来汽车产业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高校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向。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郭钢以“工业软件与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题作主旨报告时表示,重庆大学围绕“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急需的软件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面向“智能化+新能源” 消费端的产品经理和产品工程师,助力重庆软件产业、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铭在论坛上介绍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方法论,以及建设实践和成效。下一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四双四能”的师资队伍,强化专业群和国际化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永军,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院长罗纲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建设思路、运营模式、成果成效以及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本次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深入探讨了新职教法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合作、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职业教育服务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打造中国名片、“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将为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职业教育国际领域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不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胡虹、袁杰、冯焰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