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金融

绿色金融的重庆探索

2023年04月13日21:01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4月的仙女山,莺飞草长,万物竞发。仙女山所在的武隆区,是全国少有、重庆市目前唯一同时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双创”区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5%。

去年,武隆区打算对仙女山部分区域实施改造,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资金。

关键时刻,绿色金融来帮忙——重庆三峡银行以当地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向武隆方面授信5年期、5000万元专项贷款,弥补了资金缺口,促成项目最终落地。

在重庆,像武隆这样通过绿色金融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还有很多。近年来,重庆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为金融业拓展了市场。

以金融为杠杆,激励企业少排放

三峡银行在武隆开展的这笔绿色金融业务,和一般贷款比较有啥不同?

不同在于抵押物。一般贷款,主要抵押的是不动产,而上述贷款抵押的是碳汇交易的收益权。

所谓碳汇交易,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

以碳汇收益权为抵押的绿色金融如何实施?

三峡银行这笔业务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示范:第一步,该行与武隆区政府一道梳理出该区可供开发林业碳汇的林业面积100万余亩;第二步,结合2016年至2021年以来共计产生林业碳汇量约5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参考当时重庆市碳汇交易市场价格,评估交易规模和价格;第三步,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该笔林业碳汇进行质押登记;第四步,发放贷款,重庆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由此诞生。

和三峡银行一样,兴业银行也在渝推出了这样一款与碳排放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碳挂钩”贷款。简言之,就是将企业贷款利率与碳排放表现挂钩,以利率为杠杆,激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更高效的设备、加强运行维护等手段主动降低碳排放。

重庆银行推出了排污权抵押贷款,通过向拥有排污权的企业提供抵押融资服务,不仅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生态环境改善,还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让企业经营者意识到排污权不仅仅是一纸证书,更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

在债券市场,重庆的绿色金融产品也有不少,先后推出全国首单“交通类碳中和债”、中西部首单绿色企业债等绿色债券产品。西部地区领先案例则更多,如重庆农商行发行了西部地区首单专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用于发放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贷款,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西部地区首单“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需要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求取最佳平衡。在促进减少碳排放、污水排放的同时,重庆还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等举措,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以最具重庆辨识度的产业——汽车产业为例。据测算,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以塑代钢”,由此成为业界公认的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瞄准新赛道,重庆某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打算投建新基地,生产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其零部件。不过,汽车塑料零部件质量要求高,对注塑设备的精度要求也高,这意味着前期投入较大。新项目建设资金,尚有缺口。

这笔款,到底贷不贷?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支持绿色发展,金融业责无旁贷。”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把控实质风险前提下,针对技术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简化审查审批环节,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最大程度支持了这类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需要。

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上,重庆金融业更是全力以赴。以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该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25亿千瓦时,建成后每年可节约发电标准煤量2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万吨。

农发行重庆市分行成立工作专班,由行领导挂帅,组建攻坚团队进行专题研究,迅速制定授信工作方案,开辟绿色通道,为该项目审批了农发基础设施基金9亿元。这是全国金融系统首笔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它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下一步,该项目将直接带动金融机构各类贷款授信约72亿元。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还有更多大动作

2022年8月,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标志着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成立。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成立以来,重庆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建设,完善标准体系,牵头制定全国性行业标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服务流程指南》,参与《绿色项目库》等3项全国性行业标准制定,发布或推动“绿色票据评估与管理指引”等十余项地方绿色金融标准;落实信息披露要求,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如今已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重庆市诸多金融机构把绿色金融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银金租,截至今年3月末,绿色租赁资产余额171.55亿元,占全部租赁资产比例36.25%。就全市而言,截至2022年末,重庆市绿色贷款余额5227.59亿元,同比增长36.0%,余额是2019年初的2.9倍。重庆市绿色债券余额428.27亿元,同比增长37.99%,余额是2019年初的3.2倍。

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在重庆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金融机构中,超过九成机构把发展绿色金融嵌入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并通过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压力测试,全面增强金融机构管理环境、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截至2022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不良率0.81%,低于同期全市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0.61个百分点。

在碳市场定价机制建设方面,重庆碳市场在全国区域碳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围绕碳市场能力建设、川渝CCER项目互挂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务实推进西部地区碳市场合作共建。截至2022年末,重庆碳交易累计成交额超3.94亿元,在全国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中排名前列;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累计超3亿元,涉及质押碳逾32万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发挥绿色金融的力量,重庆还有更大动作。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契机,按照《总体方案》要求,重庆将围绕绿色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就金融服务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而言,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将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和15%,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就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和绿色城市建设而言,重庆出台了中西部首个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工作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建筑领域绿色信贷余额比重提升至10%以上。

就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而言,重庆将用好气候投融资政策助企发展,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实施优惠利率贷款等气候投融资业务,推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丰富企业信贷抵质押手段,用好碳市场,盘活碳资产。(记者 吴刚)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