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视频>>要闻

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

2023年04月13日15:03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癌症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如何正确认识癌症?怎样预防?如何科学治疗?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西区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郝萍,和我们一起聊一聊癌症预防、筛查、诊治的相关知识。郝主任,您好!

郝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郝萍:很多人以为肿瘤就是癌症,事实上,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广义的肿瘤,包括良性的、恶性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肿瘤。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恶性肿瘤才是癌症,英文叫cancer。有时我们也把它简写为“Ca”,最主要的特征是无限生长、远处转移。与恶性肿瘤相反的是良性肿瘤,就没有恶性表现。

主持人:为什么觉得现在的癌症病人越来越多?

郝萍:癌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寿命的延长,癌症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癌症病人感觉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癌症的筛查发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早。总体来说癌症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死亡率降低了。从某方面来说,一部分癌症已经可以治愈了。

主持人:为什么有些癌症一检查出来就是晚期?

郝萍:一些群众的健康意识较强,关于疾病保健知识普及也较好,能够更好地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也有部分群众对于疾病缺乏充分认识,在疾病早期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选择隐忍不去检查或前往非针对疾病的医院进行没有针对性地检查。比如:很多人认为流鼻血可能是感冒上火了,是一件小事,持续一段时间也未引起重视,实在忍不住了便跑到诊所或小医院当作鼻出血草草处理了事,殊不知这个可能是鼻咽癌的症状。

主持人:民间有说法是多吃腊肉致癌、多吃水果就可以预防癌症,这个说法科学吗?

郝萍:癌症的发病是和多因素有关的,年龄占很大一个因素,其次跟精神状态、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预防癌症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生活状态,保持心情愉快,合理膳食。

所谓管住嘴、迈开腿,癌症才能“绕着走”,体重、膳食和运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至于吃什么“致癌”吃什么“防癌”,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烟、酒、槟榔、霉变的食物(含有黄曲霉素)必须要避免。腌制的食物(比如咸菜、腌肉)、烧烤类、加工肉类(比如火腿、火腿肠、熏肉、香肠等)尽量少吃。红肉和油炸类食品也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应控制摄入量。膳食结构应遵从中国健康膳食宝塔指南。

主持人:生活中我们常常做体检,那么,防癌体检跟定期做的健康体检到底有什么区别?

郝萍:普通体检的目的是针对普遍疾病,比如常见的一些慢性病,侧重的是一些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等,关注一些常见的生理指标,比如我们经常做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与普通的体检相比,防癌体检属于专病体检,需要有更针对性、更精细的一些临床检查,比如肺癌筛查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防癌体检聚焦的是癌症,针对的是高危人群,有重点地开展。

当然,防癌体检不是普查,也不是普通体检,没必要普通人群都要做,因为在普通人群当中,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还是低的。我们还是倡议针对高危人群,就是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的人群去开展。

主持人: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呢?

郝萍:关于高危人群的定义,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乳腺癌,首先有年龄的界定,年龄45-74岁,月经初潮比较早的(小于12岁)或者绝经年龄大于55岁,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二级亲属50岁前有两人及以上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的,只要有这些高危因素其中的一条,我们就认为她可能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她定期参加乳腺癌筛查。总之,有癌症家族史、有慢性疾病、年龄在45岁以上、身体有异常症状的群体,患癌的几率较一般人高,应当定期进行防癌筛查。

主持人:防癌体检是不是也需要像常规体检一样每年都做呢?

郝萍:针对不同的筛查结果,会有不同的建议,时间的间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结肠镜,如果第一次做结肠镜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建议5-10年再做第二次,没有必要每年都做。但是如果第一次检查发现有息肉、腺瘤或者上皮瘤变,筛查的间隔就要相对缩短。

另外,筛查的频率也跟检查方法相关,比如结肠镜,5-10年做一次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通过别的方法,比如大便的潜血检测,我们就建议每年做一次,根据筛查的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之下定期开展体检。

主持人:现在癌症治疗有哪些有效方式呢?患者应该怎么做选择?

郝萍:癌症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医中药等。其中手术、放疗,介入治疗为局部治疗,化疗、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为全身治疗,另外还有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最佳支持治疗等有时也能取得治疗效果。

患者应当掌握的原则是:1、肿瘤治疗是综合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难以仅仅依靠某一种手段获得最佳疗效;2、肿瘤治疗又是个体化治疗,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3、肿瘤治疗应该顺势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勉强做超出个人体力和现代医学可以企及的范围。这些原则也是对医院医疗规范和服务水平的一种要求。

主持人:提到放疗,很多患者担心放疗的副作用大?真是这样吗?

郝萍: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它是利用聚焦的、高能量的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它其实是一把精准的“钝刀子”,很多能够保住器官功能的早期肿瘤,像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放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医生会根据肿瘤情况决定放疗方式和放疗剂量。

至于放疗的副作用,不同的疾病以及治疗的不同时期都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它是随着剂量累积的。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在放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医生也会关注和处理这些副作用。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特别是根治性放疗时,照射区内的正常组织也可能出现不易恢复的损伤。也请大家放心,现在都采取精准放疗,最大限度杀死肿瘤并保护正常组织。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郝主任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郝萍:再见!

(责编:刘祎、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