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2023年04月14日11:27 |

短期睡不着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慢性失眠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记性差、皮肤粗糙、脱发、焦虑、抑郁等。重庆三一八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张怀英提醒,对于失眠,不少人在用药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把褪黑素当药吃
褪黑素可以帮助睡眠短暂或不规律的人群获得更好的睡眠,但褪黑素不是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代表有治疗作用,长期服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有待验证,不建议首选。
误区二:安眠药会成瘾 绝对不能服用
有不少人认为,治疗失眠的药物,只要一次服用,就要终身服用,甚至于不吃就睡不着觉。
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会延误病情,原本可能只是轻度睡眠障碍,最后进展成重度,甚至长期失眠。其实,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安眠药,病情缓解后,完全有可能减量,甚至停用。
误区三:盲目选择安眠药
如果只是入睡困难,短效安眠药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要遵医嘱服用。如果是难以维持睡眠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使用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的药物,既可以改善入睡困难,又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同时能避免药物的过度催眠作用,如嗜睡、乏力、头昏等。
误区四:过度依赖安眠药
很多人都认为,任何失眠都可以使用安眠药,如艾司唑仑。这是错误的,艾司唑仑是适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不是所有的失眠都适合,还是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误区五: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有些患者会在症状加重时擅自增加药量,症状改善时自行停药,但这样做的隐患不可忽视。
擅自加大药量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服用的药量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
擅自减量或停药容易导致失眠重新发作,更关键的是,停用药物一定要循序渐进,需要在精神睡眠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重庆三一八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扎根基层30余年 她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 她,扎根基层30余年,用心用情将法治故事讲到残疾人心坎上,将法律温情传递给特殊群体。她叫李红缨,在重庆市南岸区残联从事残疾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信访稳定、文化体育等工作,至今已有33个年头。…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