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力发育的过程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妈咪最好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一定了解,这样便可随时监测宝宝视力的发育情况。当视力有了问题时,如患有某些先天性眼病或发生斜视、弱视等并不容易被觉察出来的异常,便可及早发现,为宝宝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出生2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
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2个月:两眼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
3个月:两眼不仅可追随移动的物体,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4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6个月: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9个月: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12个月: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按妈咪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2-3岁:视力大约为0.5-0.6,已快接近成人,但此时极易丧失视力。
4-5岁: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定,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6-7岁:进入成年人视觉状态。
8岁:各种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定,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宝宝视觉发育的特殊现象
1岁以内的宝宝,眼球还未发育成熟,眼球直径短,处于远视状态。当看近的物体时,两只眼睛不能在同一个轴的位置,因此出现共同性内斜视,即所谓的“斗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逐步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儿保科医生秦怡玲表示,由于宝宝面部骨骼在发育过程中,鼻根部相对显得宽一些,所以从外观上看起来好像眼球偏到内侧,似“斗鸡眼”。这是一种假性内斜视造成的错觉,实际上眼球的位置还是正常的。日后,随着面部骨骼、眼眶骨及鼻骨的发育,这种现象也会消失。(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扎根基层30余年 她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 她,扎根基层30余年,用心用情将法治故事讲到残疾人心坎上,将法律温情传递给特殊群体。她叫李红缨,在重庆市南岸区残联从事残疾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信访稳定、文化体育等工作,至今已有33个年头。…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