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三院:深化“人才强院”战略 激活动力促全面高质量发展

从“人才兴院”到“人才强院”,重医附三院今年5月即将迎来建院7周年纪念日。如今,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医院的人才建设成效在多领域得到了显现。
创新管理机制 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创新运营管理,即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不断优化运营管理能力,推动现代化医院治理体系建立健全。”4月15—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重医附三院院长傅仲学,党委委员、副院长曾燕受邀畅谈医院管理创新成果和人才管理生动实践。
现场交流分享。重医附三院供图
现场,傅仲学以“创新医院运营管理,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就医院提质增效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分享交流。傅仲学介绍,作为管理者,他和团队从医者初心中厘清办院理念、医院定位、发展思路;围绕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运营管理、诊疗技术;将现代化医院管理思维落实到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通过这“三个三”的实践,探索出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悉,医院现有职工约 1600 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60 余人,博士生导师 17 名,硕士导师 52 名,国家一级学术任职近170人次,重庆市级及以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30余人次。拥有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级及区级等各类人才近60人次;已承担了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理论教学和实习生培养工作;目前已拥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余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77项),获批经费近2900万元,已发表论文1330余篇,其中 SCI 论文290余篇。
注重人才培养 7年培养高端人才48人
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根本。近年来,重医附三院始终坚持人才是“立院之基、强院之本”的理念,不断加大激励措施,通过开展各类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院授课、选送各类优秀中青年骨干到知名医院进修提升、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全面促进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为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2022年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项目入选名单,重医附三院临床营养科杨剑入选“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骨与创伤中心李培、眼科李翔骥入选“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据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项目实施方案是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卫”行动,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能担当全市医学发展重任的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其中“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是针对培养期满考核合格或特别优秀的、掌握前沿创新技术的在培养支持周期内的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设立的项目。
据了解,自2016年建院以来,重医附三院自主培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3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8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1人,渝北区临空人才29人。
傅仲学表示:“今后,医院会继续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建议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不断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蒋永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