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14年,洞穴探险多少? 他说:不多不多几百个

2023年05月08日07:21 | 来源:重庆晨报网
小字号

李豫龙(左一)和队友

狭窄的洞口

攀冰

洞穴探险,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项目之一。狭窄的洞口通往巨大的深渊,无止境的黑暗、未知的终点——但有人为这样的神秘冒险而着迷,他就是重庆洞穴探险队资深队员李豫龙。李豫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龙哥”,14年来,他探过的洞早已数不清,“不多,就几百个吧。”他对此轻描淡写。李豫龙曾下到百米深洞穴帮当地政府搜寻红军遗骸,也曾去贵州深山寻找水源解决大旱,今年他又下到千米深的洞穴打捞垃圾……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豫龙,为何对极致黑暗和深不见底的洞穴如此着迷呢?

来重庆定居 只为探索更多洞穴

李豫龙曾是深圳的一名教育培训讲师,也是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时常去攀岩和探洞,参加了深圳的城市山地救援队,参与公益救援活动。因职业关系在全国各地出差,他发现重庆可探的洞比其他地方更多,于是申请主要负责西南地区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创造多次来重庆的机会。后来,他干脆从沿海搬到重庆定居,并参加了重庆洞穴探险队。李豫龙告诉记者,重庆山多,还是全球喀斯特地貌最多的地区之一,石灰岩层厚,国内最深的竖洞前三名都分布在重庆地区,这对于洞穴探险爱好者来说可算是一大福音。

为什么会被洞穴吸引?对李豫龙而言,与其说是因为在上升下降之间的心跳,不如说是在跟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某种情况下,洞穴像是一面镜子,借助极致黑暗的环境,可以透彻地审视自己,映照出真实的内心。”

李豫龙特别喜欢这样的时刻:在洞中将头灯关掉,整个人挂在绳索上,让它自由转动。沉浸在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一丝一毫光感的“绝对黑暗”中。周围万籁俱寂,只有偶尔水滴滴下的空灵声音。他说,每到这时,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渺小,渺小到足够把一切都放下,跟生命进行一场对话。

绝大多数人并不喜欢、甚至惧怕洞穴,就是因为这里的极致黑暗,但这恰恰是吸引李豫龙和队友们的地方。“你踩下去的那一个脚印,从某个角度来讲,可能是人类第一次踩在那个位置,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现什么。”这种未知在深深吸引着李豫龙。

洞里景观太美 难以用语言形容

亚洲最大的单体洞穴在越南,大到喷气式飞机都可以停在里面;最深的洞穴在欧洲,深到地下3000多米……说到探洞,李豫龙的眼睛里迸发出光亮。

“洞里的景观太美了,难以用语言形容!”李豫龙说,洞穴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里面暗河涌动,怪石丛生,有花有树,有水有生物,还有巨大的洞道和峡谷,唯独没有光。当佩戴的头灯划破洞中的黑暗时,能看到石花——这是一种方解石结晶,顶端细细的像针一样,每一簇石花都是那样玲珑剔透又变幻无穷,这些石花一碰就碎,他们路过时必须小心翼翼;有石树,分布在有滴水的地方,构成“洞穴森林”;还有流水沉积形成的石瀑,明明是凝固的,却又似在流动……还有各种动物,如蝙蝠、洞鼠、盲鱼……

洞中的物体都是以万年、几十万年为单位生长的,远远超出人类对时间的想象。然而,李豫龙他们却心痛地看到,有的村民会把钟乳石敲掉,拿到古玩市场卖钱;有的探洞者假借保护为名,实则是为了赚取流量,对大自然丝毫没有敬畏之心,进去后随意丢弃垃圾,离开时一片狼藉……“目前国内对地下保护还缺少法律监管,因此我们探了一个洞后,不会跟外界说这个洞的具体位置,就怕后面的人进去破坏……”

李豫龙说,洞穴是有记忆的,记录着人类的所有行为。一个脚印、一片垃圾,都会刻在洞穴中千万年,让后世叹息。

参加洞穴环保行动 将数百斤垃圾带出

2023年初,包括李豫龙在内的18名全国顶尖探洞高手,进入位于武隆天星乡深1022米的气坑洞——中国最深的竖井群清理垃圾,有7人下到地下720米深洞穴营地,将数百斤垃圾带出,这也是国内探洞界首次大规模集体洞穴环保清理行动。

在地下720米营地,只见各种垃圾种类齐全,探洞包、防潮垫、食品、气罐、水瓶、绳索、电池……还有两处集中排泄物。“基本上都是以前的探洞者留下的。”李豫龙说。打包好了垃圾,每个人拖着装垃圾的大包,拉动绳索缓缓上升。

探洞使用的是单绳系统,探洞者需要利用一根绳索在洞内实现升降,结合地形与环境布置好绳索后,还要频繁地切换使用各种上升器与下降器。同时,团队又需要合作,几个人在同一根绳索上像“一串蚱蜢”,绳距不过几十米。上方人员不小心踩踏的落石,或者是行动迟缓,都容易造成事故,危及生命。李豫龙说,在探洞的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落石。崖壁上的石块稍不注意就会被蹭下去,所以他们必须尽量贴着崖壁,避免被落石砸中。有时候,危险也来自上方队友不慎掉落的背包。

洞穴内的空间时大时小,遇到只可单人通过的洞腔,必须将背包解下,让包先“挤”过去,有时遇到包被卡住,则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李豫龙拉动绳索,一下一下不间断地往上升,每做一个动作,只能上升大概30厘米。三四十公斤的重量挂在身上,又要不停攀爬,他有几次在半空中感觉自己累得快要睡着了,就干脆挂在绳上,闭眼小憩片刻。“完全没有后路,只能往上走,感觉怎么爬都爬不到尽头。”第一天下洞,第三天清晨他们才回到地面。

对于在洞内留下垃圾的人们,李豫龙想说:“人,要对黑暗、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切忌抱着打卡、猎奇、玩票的心态从事洞穴探险,更不要糟蹋经过亿万年岁月而留下来的自然遗产!”

让他感到最自豪的事 百米地下打捞红军遗骸

在李豫龙的探洞经历中,有一件让他感到最为自豪的事——曾在洞穴里搜寻红军战士的遗骨。

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江,一批红军将士壮烈牺牲后被敌人投入深井或洞穴。80多年后,桂林市灌阳县启动甑子岩洞穴红军烈士遗骸打捞工作。李豫龙和队友降到百米地下帮助当地政府搜寻红军遗骸。虽然已过去多年,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豫龙内心仍久久难以平静。

他们多次下洞,经过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努力,陆续挖掘出被埋在土里的30余具遗骸。李豫龙和队友将遗骸小心包裹着放上升降机,缓缓升上洞口,让他们重见天日。当法医确认了这些都是红军遗骸后,李豫龙和队友为先烈们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

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没有止境

不久前,重庆洞穴探险队获得了被称为“户外奥斯卡”的金犀牛奖最佳户外团队奖,李豫龙骄傲极了。“20多年来坚守在洞穴探险运动一线,致力于洞穴探险在国内的普及发展,让更多国人参与这项极限运动,也让世人看到中国洞穴资源的丰富与壮丽,进一步探索地球未知领域……这支洞穴探险队代表了中国民间探洞爱好者的勇敢与执着,在一个少为人知的黑暗世界持续探索,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世界的窗口。”颁奖词这样写道。

“其实洞穴探险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危险。每走一步,都会挂一个安全锁,正因为看起来危险,大家的防护意识会提高很多,因此风险是相当可控的。”现在他的爱人和女儿也都很放心他探洞。李豫龙说,探洞不仅是对体力、技术和胆识的考验,还要求参与者不断学习水文、地质等科学知识。在熟练掌握探洞技术后,他和队友们将好奇心转向了科学领域。每次探洞,大家都会测量、收集洞穴内的各种数据,包括水文、洞穴生物、洞道走向、洞穴沉积物等等,也经常和地质队、古气候学家、昆虫研究者合作。

在我们所居住的星球表面之下,仍有95%的未知区域,数不清的洞穴、隐蔽的隧道、地下河流等待着人类的探索。李豫龙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没有止境。“有一天我也会放弃探洞。”李豫龙说,他未来终究会回归家庭,但对探洞的热爱不会放弃,那一份心跳代表了生命的重要阶段。据上游新闻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