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视频>>要闻

不孕不育:正确认识 科学治疗

2023年05月14日09:06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文彦。不孕不育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对于有明确病因的患者,科学治疗解除病因,大部分可实现妊娠。然而,不孕人群中,却不乏讳疾忌医者,正确认识不孕不育,科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关键。今天我们邀请到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科主任史淑云和我们一起聊一聊不孕不育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史主任,你好!

史淑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想要怀孕却一直怀不上时,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呢?

史淑云: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男女双方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孕的情况发生,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到医院进行检查。针对女性,在例假第2—4天需要进行抽血检查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以及抗缪勒式管激素检查,查看卵巢功能是否正常。在例假的第五天,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查看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情况。在例假的第12天可以隔日进行超声检查,查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此外,血常规、肝肾功能、输血常规、优生十项、胸片、心电图也是常见的不孕检查,全方位的检查可以帮助尽快找出不孕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在临床就诊时,女性身体方面,导致不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史淑云: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存在输卵管有炎症的时候,会造成输卵管的堵塞,这个时候是没有办法进行受孕的,也就造成了不孕。而当存在卵泡发育质量不好,或者是卵巢功能减退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怀孕。如果存在内分泌激素疾病,比如高泌乳素血症、雌激素偏低甚至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会造成没有成熟的卵泡,也会导致不孕的发生。有些女性还存在宫腔粘连的情况,因为手术或者疾病对内膜产生了一定影响,改变了子宫腔的形态,这个时候也可能会造成不孕。所以在备孕一年没有怀孕的情况下,还是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各种因素,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和治疗才能达到受孕的目的。

主持人:对于怀孕引/流产后不孕的夫妻,想要再次怀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史淑云:引/流产的过程中,对子宫内膜会有一定的影响,要把妊娠部从子宫内膜上面扒拉下来,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对子宫内膜都可能会有一定的损伤。损伤过度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就造成宫腔粘连,甚至有可能出现闭经的情况,这就是比较困难的子宫性不孕。第二种是术后,如果没有注意保养,比如仍然有感染的情况,就可能造成炎症向盆腔深处走,可能会出现盆腔的感染,表现为输卵管堵塞、子宫粘连等,也可能导致输卵管盆腔因素性不孕。第三种,术后,因为内分泌有明显的改变,有可能部分的患者恢复比较差,其后出现排卵障碍性的不孕、月经失调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不孕,所以要慎重,没有做好孕育准备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避孕。每一次引/流产手术都是对孕育能力的消耗,多次手术极易损伤子宫内膜,形成宫颈、宫腔粘连,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最后造成不孕。但如果已经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不孕,那就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在医生的治疗、指导下尝试备孕。

主持人:部分夫妻试管多次也没有办法怀孕,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能放弃治疗呢?

史淑云:所谓 “多次试管失败” 无外乎四种情况:取不到卵、配不成胚胎、着床失败或者着床后胎停。根据身体情况做针对性检查和治疗,将身体调理到较好的状态,也是有机会孕育的,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尝试自然孕育。

主持人:放射科的诊断报告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而医生却诊断为输卵管通而不畅,这是不是医生诊断失误呢?

史淑云:目前输卵管检查大多是通过推入造影剂后拍摄X光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及宫腔形态。在放射科医生看来,只要造影剂能穿过输卵管,输卵管就是通畅的。但在我们生殖不孕科医生看来,输卵管通畅是分程度的,造影推注的压力、输卵管显影的速度、造影剂从伞端的弥散情况等,都是判断这个通畅程度的标准。比方说,一根水管,如果它的内部是均匀通畅的,那么水流就应该是均匀的,但是现在这个水管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内里还有铁锈封堵,水流就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就造成了放射科的诊断报告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但是不孕科医生却诊断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情况。

主持人:对于备孕初期和久治不孕的夫妻你有什么建议吗?

史淑云:对于备孕初期的夫妻,一般建议在怀孕前3个月就需要开始备孕,在备孕期间,女性注意不要感冒,生活要有规律,不要劳累,避免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刺激,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且在备孕期间,每日需要口服叶酸0.4mg,1日1次,连服3个月,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如果是久备不孕的情况,不超过1年的还是按照前面的建议做,放松心情,顺其自然,超过1年的便建议到医院查明不孕的原因,经过治疗调理后,再开始备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史主任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史淑云:再见!

(责编:刘祎、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