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运集团全力助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第五届西洽会上,重庆交运集团展示了近年来集团围绕“物流通道、物流网络、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精准发力,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成果。
重庆交运集团展台。曾英豪摄
而在西洽会开幕当天,《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对外发布。《方案》提出到2027年通道发展指数达到170,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的货运量、货值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联运箱量均实现倍增,与东盟的进出口额占比稳定在70%以上,数字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通道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全程物流运行时间压缩30%。重庆在国家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中排名中西部前列,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达到全国前列等目标和重点任务。
作为重庆交通运输行业主力军和全国综合运输骨干企业,重庆交运集团近年来在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有哪些成效?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通道建设,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五年目标?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四向”国际物流通道不断织密线网
据了解,重庆交运集团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有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等物流组织模式。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全程采用铁路运输方式,通过广西凭祥、云南磨憨等口岸出境至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与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条跨欧亚大陆、连东南亚市场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跨境公路班车,通过广西凭祥、龙邦、东兴以及云南磨憨、瑞丽等口岸出境,通达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地,辐射整个中南半岛国家。
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交运集团供图
跨境公路班车。重庆交运集团供图
重庆交运集团参与运营了重庆东南西北四向国际物流通道,常态化运营的国际物流通道包括:中欧、中亚、中越、中老泰4条国际铁路班列,渝穗、渝甬2条铁海联运班列,以及跨境公路班车和长江航运集装箱班轮。其中,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近1.3万列,运输货物品类近万种,运输货值近5000亿元;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首次联合开行以来累计开行超1万列。
今年一季度,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集团跨境公路班车同比增长3.2倍;渝穗班同比增长27%。中欧班列运输箱量同比增长47%达6万标箱;中亚班列同比增长162%;越南班列同比增长200%;长江航运集装箱班轮同比增长9%;渝甬班列同比增长43%。
同时,重庆交运集团开发了国际物流大数据平台,已经打通西向中欧班列、北向渝满俄、东向长江航运、渝甬班列、南向到东盟的公路、铁路出境物流大通道,系统采用交通部多式联运数据交换标准,真正实现了“一单制”和多式联运发展的数据化,今年以来已经完成运输15万标箱业务量。
此外,在本届西洽会期间,重庆交运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浙江省海港集团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会上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立足长远发展,提升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服务能力,打造渝甬精品快线。根据目标,2023年—2025年三年渝甬班列箱量分别达到8万、12万标箱、15万标箱。
下一步,重庆交运集团将完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实现国际物流通道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依托物流大通道搭建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将相关国际货代、金融、报关、卡车和仓储服务等公司联合起来,提供更好的物流综合服务,打造国际物流产业链,提升国际物流通道运行效率,实现国际物流大发展。
国内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延伸
近年来,重庆交运集团不断完善“三圈”国内物流配送网络,大力推进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分拨配送网络建设,形成了重庆本地、周边省市和全国范围三个层级的物流圈。
同时,持续布局“三级”物流场站体系,已在重庆中心城区以及万州、江津、永川、长寿、铜梁等区县布局了57个物流场站,建成了31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正在形成“主城—区县—乡镇”三级物流场站体系。在笔电、医药、冷链物流等业务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成效。
并且在智慧物流方面发力,建设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抓手,推动物流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平台开发上线了覆盖国际多式联运、国内干线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城乡物流、智慧仓储、数字园区的物流全产业链云平台,帮助企业低成本快速实现物流业务信息化、在线化;集成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智能化提升物流场站运营管理水平;构建了“采、存、算、用”功能全面的物流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积淀数据资产,构建物流产业“数字孪生”。
此外,重庆交运集团创新物流金融,搭建“金融+物流+贸易”供应链金融,以打造供应链领域中金融风险核心管控能力为工作中心,积极探索共建互利共赢的“金融+物流+贸易”供应链生态圈业务创新发展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助力。(孙启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