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大学

聚焦“三个第一”,突出“三个并重”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集智赋能

2023年05月30日16:35 |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人民网重庆频道特推出《造就一流人才 践行科教兴国》主题宣传,全面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重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上的新担当新作为。

学校把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衔接起来,实现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上共享共建,提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近日,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在署名文章《聚焦“三个第一”,突出“三个并重”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集智赋能》中谈到,学校聚焦人才、科技、创新,突出“三个并重”,着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代峥、袁杰)

以下为文章全文:

聚焦“三个第一”,突出“三个并重”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集智赋能

张卫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功能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西南大学深刻领会党中央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聚焦“三个第一”,突出“三个并重”,着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聚焦人才第一资源

立德树人与引智聚才并重

作为地处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着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起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相匹配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展现新作为,推动以师育才、以才育才形成新局面。

西南大学举行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正式运行暨种质创制与应用第二届高峰论坛。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举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大会。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围绕“本科教育创一流、研究生教育抓创新、基础教育上台阶、继续教育促转型、教师教育成品牌”的发展思路,综合施策、系统发力,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强化基础学科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生物学、教育学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近五年录取重庆籍学生1.9万余人、在渝就业创业毕业生2万余人,为重庆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把握“重大平台聚集人才、重大项目发现人才、重大任务培养人才、重大成果激励人才”的工作路径,加大引育力度,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后备人才补充、著名学者聘用和讲座教授延揽四大计划,打造了一支由杰出人才、领军拔尖人才、骨干创新人才构成的“雁阵格局”。

学校将牢牢抓住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力在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建设上下功夫,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把引智聚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克服地域等客观因素影响,进一步营造“爱渝留渝、养育人才”良好氛围,源源不断为新重庆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

关键突破与改革驱动并重

作为地处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大力增强科学研究战略力量、基础能力、产出效能,统筹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持续优化创新创造的供给侧和支撑度。

西南大学举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大会。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举行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正式运行暨种质创制与应用第二届高峰论坛。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前瞻部署了“大生物大农业、大生命大健康、大信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实施“种质资源创制、未来农业引领、生命健康守护、信息材料创新”等计划,加快重点科技平台培育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产出。提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水平,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未来农业、食品与健康、合成生物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与大数据等重点研究领域。围绕种业振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重大科学设施,一期入驻的家蚕、杨树、青蒿等物种创制已成效初显。“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等28项。2022年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千蚕高精度基因遗传变异图谱,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学校将抓住重庆确定的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战略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评价改革,聚焦“培育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孵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四大任务,争取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更大突破。

聚焦创新第一动力

助力产业与文化传承并重

作为地处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聚焦产业亟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谋划制定新政策、新计划,推动科研论文、技术报告、实验室样品走出围墙、融入发展,转变为精神动力、技术实力、产业实力,牢牢占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地。

西南大学加强与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合作,突出创新过程高效组织和创新成果系统集成,组建更多创新联合体,通过创新要素、资源汇聚促进创新效能提升。积极服务成渝乡村振兴和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与重庆32个区县、41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围绕产业链、完善技术链、提升价值链,助力建成石柱“黄连之乡”、丰都“肉牛之都”、巫山“脆李之乡”、忠县“柑橘之城”,与涪陵区合作成立涪陵研究院,与潼南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近五年,围绕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累计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系100余个,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20余项。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立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由学校牵头,联合国内外高校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外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平台。围绕打造“渝字号”社科品牌,发挥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研究等领域优势,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作为,加快建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大力厚植创新文化,着力打造“含弘大讲堂”等科创论坛,推动师生在侯光炯纪念馆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熏陶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

学校将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自身置于创新体系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衔接起来,实现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上共享共建,提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