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动态

“心脏乱跳”要警惕 可能会发生脑梗

2023年06月09日14:23 |
小字号

今年“中国房颤日”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为了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今天由重庆西区医院心脏血管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于学军从三个典型的临床案例中,为大家科普关于房颤这个“隐形杀手”的相关防治知识。

人在极度亢奋时心率能达到多少呢?于学军表示,最高应不超过160次/分钟,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钟,临床称为“心动过速”,心率350-600次/分钟,而且不规律,就是“房颤”。

刚过50岁 竟患“三重”老年病

近日,刚过50岁的樊先生(化名)因突发头痛、呕吐到重庆西区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他患有持续性房颤、轻微脑梗、轻度老年痴呆“三重”老年病。原来患者近几年经常一过性地头痛头晕,稍有剧烈运动就感觉“心脏乱跳”,但很快就恢复了,所以并没有重视。

于学军提醒,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心慌、头晕、胸闷、气短、乏力、心脏乱跳等,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早诊早治。同时,房颤有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应坚持定期体检,45岁以上人群要特别注意心脏健康检查。

用药不当 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68岁的刘女士(化名),5年房颤病史,一直口服抗凝药保守治疗。前日,因突然晕倒被送到重庆西区医院急诊治疗。经检查发现,是消化道持续性出血导致,已危及生命。原来,患者10天前为了根治灰指甲开始自行口服一种抗真菌药,抑制了抗凝药代谢,导致体内抗凝药过量致患者消化道出血。

于学军提醒,抗凝药使用过量容易引起内出血,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同时,抗凝药长期过量,会对肝肾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还要注意多种药物之间的影响,服用前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生。

未定期复查 心跳减慢路边晕倒

53岁曹先生(化名),2月前确诊为房颤,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服药期间在路边突发晕倒被120送到重庆西区医院治疗。经相关检查发现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未遵医嘱定期复查,结果出现心跳减慢导致晕倒。

于学军提醒,遵医嘱很重要。胺碘酮虽然是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胸片等指标,早期发现和处理毒副反应,观察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做调整。

早预防 早发现 早治疗 保持正常“心动”

房颤,全名为“心房颤动”,近年来30-50岁的年轻患者开始增加,可能与肥胖、酗酒、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甲亢及遗传基因等危险因素有关。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而部分脑卒中患者可能继发老年痴呆。同时,长期持续房颤还会使心脏增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所以,积极治疗房颤及预防血栓形成很关键。

于学军介绍,可通过保持心理平衡、正常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过劳,预防房颤发生。其次,不能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及时使用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重庆西区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