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调查研究

5月以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聚焦主体责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成效,在调查研究中,突出“实”字,中心党委成员到所属党支部、各区县、社区,通过采取集体座谈等方式,先后征集中心干部职工、区县相关部门和社区群众意见建议7类100余条,系统梳理归类25个问题后,中心党委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逐项解决落地,高质量推动工作开展。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人民群众健康的急难愁盼问题,中心党委按照要求,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制定个人调研计划,明确调研课题,认真开展调研工作。
在调研工作中,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李小兵针对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定调研课题,组织调研组成员先后深入8个区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14个区县进行线上调研,深入了解重精患者家庭状况、社区精防人员工作现状、经费投入情况、康复人员就业情况及重精患者社区康复存在的困难与薄弱环节,共同分析原因、研讨对策。
坚持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对照明确的7个方面调研内容,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按照“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总体要求及重庆市卫生工作会议对中心具体部署,结合中心现阶段工作计划确定的重点推进事项、重要工作任务,以及影响工作质效、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区县精卫中心、街道、社区、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单位,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深入推进调查研究,扎扎实实谋实事、出实招、解难题。对调查研究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经研究后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三张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
坚持系统观念和务实作风。立足精卫体系一盘棋,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在调研中主动把中心工作放到全市精神卫生总体工作来谋划,已确立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重庆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精神卫生护理人才队伍现状”等课题,均关系到全市精神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调研对象既有主城街道社区也有区县乡村,既有体系医院也有中小学,既有医院层面的运营管理,也有涉及精神患者康复的民生保障等。
中心党委设立公开信箱,让职工敞开心扉谈问题、提建议,针对干部职工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改的问题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逐一落实整改责任、明确具体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立行立改、绝不拖延。(蒋永劲、李道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