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白沙镇:探索治理新模式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6月27日,江津区白沙镇乡村治理现场会活动在河口村举行,白沙镇党委书记、镇农业发展局分管领导、19个涉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和相关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此次活动。
大家先后观摩了河口村鹅儿丘示范大院、河口村“院落制”推广运用、积分制超市及积分制推广运用,进行了环境卫生评比,就如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推广运用“院落制”“积分制”,如何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等问题听取了河口村、恒和村、土地村的现场汇报。
据了解,过去,河口村的环境治理一直是白沙镇乡村治理的难点,村民的房前屋后常年堆放着各类杂物,村民路边散养家禽,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对河口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今,河口村建成了美丽庭院3个,曾经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景观路,门前的黑臭水体变成了生态池塘,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河口村已荣获“重庆市第三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绿色示范村”“江津区文明村”等称号。
近年来,白沙镇以“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白沙镇党委落实包村驻社联户制度,完善“镇党委—村(涉农社区)党组织—党员先锋户—党员—群众”五级党建网络,2800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先锋、当乡贤、做志愿,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邻里纠纷、信访维稳等矛盾化解中来,带动群众2.5万人, 累计走访联系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解决困难问题1600余个。
白沙镇健全“一约三会”运行机制,完善村规民约,通过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结合红蓝榜、“争做典型”等评比形式,鼓励群众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议事六步法”,结合“四议两公开”,把村内重大事项及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定、自己议、自己管。充分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力量,加强乡贤、“五老”、青少年、妇女“四支队伍”建设,纠纷调解500余件,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2.5万余人次。
为深入挖掘和宣传在家国情怀、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启发身边人。白沙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和道德模范评议推荐活动,推选“白沙榜样”30人。开展“孝心儿女之家”“贴心婆媳之家”“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和“邻里守望”主题活动40余场。
白沙镇完善“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三级调解网络,成立43个调解专项组。依托镇综治中心,探索线上线下“双网式”“点单式”调解服务。同时打造白沙调解“平安”工作室,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实现“一室三调”。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打造“1+1+N”村(社区)标准化法治宣传阵地。组建一支80余人的专业化“行政调解队伍”,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召开“每日说法”等主题院坝会200余场,组织专题法治讲座50余场。
白沙镇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创新开展实施“流动审批”,工作人员到各村、涉农社区提供上门审批服务,节省“两头跑”时间。对外开放运行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实现“8小时”向“白加黑”“全天候”服务的智能跨越。
同时,白沙镇还创建了集智慧党建、政务服务、综合执法、应急安全、视频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连接农村事故多发生路段、人口集聚场所、森林等重点区域摄像头200余个,建起“全域覆盖、立体布局”的农村治安防控网,实现农村与多部门监控、监测点位互联和数据互通,真正做到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程雅琦、朱虹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