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引领 助力“四链”融合
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市教委人事处、重庆大学人事处开展支部联建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6月27日下午,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党支部与市教委人事处党支部、重庆大学人事处党支部在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开展“‘四链融合’高质量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主题党日活动,三个支部共40余名党员参加活动。
“‘四链融合’高质量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主题党日活动。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活动中,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绍江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党员同志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党课。专题党课从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开题,结合重庆大学及重庆市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紧扣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提出按人才配置资源,整合学校企业创新资源的新思路,同时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参观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展厅。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易君聚焦“6+5+4”培养集聚卓越工程师机制,详细解读了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有关政策。据悉,2022年,重庆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率先形成“6+5+4”的系统化、规模化培养支持体系,“6”即启动育苗、起航、赋能、攀登、海聚、传承6个专项,构建从在校生到退休工程师的全周期引育体系;“5”即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卓越工程师大赛、组建工程师联合体5方面,构建全方位的干事创业平台载体;“4”即推进资格认证、动态发布支持清单、滚动推出示范项目、选树先进典型4方面,形成全链条的支持举措,每年引育储备卓越工程师1万名。
“我们积极支持重庆大学成功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工程师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工程师,已招生356人。”市教委人事处处长齐正军表示。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宋朝省介绍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整体办学情况,学院着眼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层次工程和技术人才,形成“教育+科创+产业”的生态闭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个卓越工程师实体学院,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于2023年6月19日正式揭牌。选址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建占地261亩的卓越工程师学院独立校区,校区毗邻创新产业园区,主动将工程师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在构建平台方面,制定了《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设计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合作/科创孵化项目为主线的进阶式实践项目体系,覆盖全校理工科学生。在运行模式方面,通过制定《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章程》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理事单位主体责任,保障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运行经费,每年对学院办学成效进行评估,确保学院能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赋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学院毕业作品展。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在座谈交流中,支部党员对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围绕“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发展需求,着眼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产品研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高层次工程和技术人才,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优势点赞不绝。
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积极投身主题教育,用学习新成效展现干事创业新气象。要充分运用党建统领“875工作机制”,紧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目标,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引育人才,让“人才链”衔接“资金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积极打造有突出特点和全国影响力的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努力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重庆市人力社保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国内首个"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渝启用
- 人民网重庆11月26日电 (陈琦、实习生姜晓轩)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全国启动会在渝举行。来自会上消息,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