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石柱县人民医院:建设类器官缓存实验室 提升肿瘤防治水平

2023年08月25日16:48 |
小字号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热点。为了提升医院恶性肿瘤防治能力及科研能力,石柱县人民医院建设了类器官缓存实验室。

类器官缓存实验室授牌仪式现场。石柱县人民医院供图

加强肿瘤防治工作

共建类器官缓存实验室

5月1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石柱县人民医院共建类器官缓存实验室授牌仪式在石柱县人民医院举行。

“此前医院领导了解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已经在类器官实验室中开展了相关工作,并且在肿瘤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能够提升我院肿瘤科研水平,于是选择共建类器官缓存实验室。”石柱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唐大峻表示。目前实验室由院长担任负责人,两位副院长担任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博士王海霞对实验室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2021年1月28日,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把“基于类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模型”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首批启动重点专项任务。出于对未来肿瘤防治工作的谋篇布局以及响应国家政策,石柱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肿瘤类器官缓存实验室。

作为渝东南地区首家建设类器官缓存实验室的公立医院,近年来,石柱县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提升肿瘤防治技术水平,加强医院肿瘤防治体系建设,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类器官缓存实验室

实现肿瘤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

什么是类器官实验室?唐大峻介绍,肿瘤类器官是直接来源于患者的肿瘤组织,经3D培养而建立的离体三位模型,已被证实与患者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子特征、药物敏感性等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其药物敏感性预测患者疗效准确性较高,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临床应用探索。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可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性建议其进行基于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为患者后续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类器官相比其他药敏检测方法,其便捷性、低成本、时效性、有效性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可用于上市药物研究,代替患者做药物试验。当与免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合在一起时,肿瘤类器官将变成肿瘤微环境的模型,这就使得免疫肿瘤学应用成为可能。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在个性化治疗环境中,类器官可被用于准确预测药物反应。

“将肿瘤物从患者体内取出后,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提取出我们需要的部分,然后在3D模型中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模拟了人体的各种生长环境,包括温湿度、神经刺激、内分泌刺激等。”唐大峻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肿瘤物的无限增殖,在适当的时候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培养出来的肿瘤物进行相应的药敏实验,为肿瘤患者进行更精准的药物筛选,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搭上肿瘤科研“快车”

提升肿瘤科研能力

为了提升县域肿瘤防治工作,早在2020年,石柱县政府、石柱县人民医院就分别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肿瘤医院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肿瘤防治中心。

“为搭上肿瘤医院的科研‘快车’,我们医院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共建了类器官缓存实验室,支持我县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唐大峻表示,目前国际国内的医学生物基础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基础实验研究对医学的探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建设类器官实验室能够为医院的肿瘤防治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发展?患者又能够获得怎样的健康福祉?

石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秦保平介绍,病理科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肿瘤防治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提升病理科及相关科室人员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意识,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加快加大医院的学术成果产出,助力医院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及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对于患者,特别是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这是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途径,最终让我县患者获益。”(刘林杰)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