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六个聚焦”构建“六新”机制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今年以来,璧山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问题导向,以“一统六化”为实现路径,聚焦医疗卫生领域六个根源性问题,构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在璧山区人民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中试点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实现网格重布、流程再造、能力重塑,医疗救治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达到“双提升”。
聚焦分级诊疗困难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共体责任机制
重构网格布局。依托璧山区人民医院、璧山区中医院,按照“9+6”模式与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2个医共体,由专科医院、公卫机构组建以技术协作为主的专科联盟。建立“1+4+1+N”管理机制,牵头医院明确1名院领导分管,落实临床、医技、护理、管理4类人员长期下沉,1个职能科室对接指导1家基层医疗机构,N名专家名医轮流坐诊。
重构权责职能。成立璧山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区医共体设立理事会,明晰权责清单、功能定位、利益分享等。
重构考核机制。对区医共体成员单位与牵头单位实施捆绑式考核,按“一院一策”精准考核内容,同时医共体牵头单位对成员单位实施考核。
聚焦医疗费用较高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四医联动”协同机制
改革药品耗材采购办法。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制定检验检测设备监测办法,阳性率不能低于60%,设置处方前置评审系统并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改革医疗诊疗流程。建立区域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影像、心电、检验、病理6大中心,实行“基层诊疗、区级诊断”,检验检查互认,建立双向转诊和向上转诊绿色通道。
改革医保基金监管和支付方式。配合区医保局,将医保支付与医疗单位结算、智能审核相关数据口对接,逐步实现病种结算支付,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店设立医保支付结算点。
改革医教协同培育机制。以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为平台,推进医学科研,实施导师优培计划。委派区级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驻点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
聚焦医疗领域腐败高发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权力监督机制
规范医共体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医共体内议事决策管理机制和权责清单,厘清报批、审批、备案边界程序,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
规范清廉医院创建机制。以清廉政治示范、清廉岗位示范、清廉科室示范、清廉讲堂示范、清廉招采示范、清廉监管示范“六个清廉联动示范创建”为抓手,打造清廉医院,建立廉政清单。
规范“三通”运行机制。对标“医通、财通、人通”工作目标,建立目标导向的精准考核实施细则,以医防融合、医疗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为主建立质量评价和目标监测体系,落实权力常态化监督机制。
聚焦便民惠民实效性不强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服务机制
打通人才屏障“最后一公里”。深入194个村(社区)召开卫生健康院坝会200余场,分三个片区举办“院坝医院”,推动区级名医名家、骨干医生下沉到农村院坝、居民小区;实施“县聘乡用”,每年提供适量编制及临聘人员指标,保障基层人才补充。
打通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延长社区门诊服务时间,推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1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临床专技人员值守门诊服务,在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置紧急医疗救助点。
打通服务环境“最后一公里”。区级医院将1/3门诊号源和1/4住院床位向基层下沉,提供周末疫苗接种服务,推行医生“一人一诊室”,完善院内就诊指南及标识,提供轮椅、座椅服务。开展“出生一件事”及“诊所联办一件事”办理,群众申办时间缩短2/3以上。
聚焦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数字共享治理机制
强化数智赋能。建立就医用户、医疗机构、医疗主管部门三个客户端,共享医疗资源和信息,形成医疗大数据“资产”。
强化智慧赋能。建设互联网医院,运用新技术,不断延伸智慧医疗边界,实现诊前智能导诊、线上检查预约、线上就医服务、诊后随访、居家慢病管理等服务,推行分时段精准预约,快速缴费和取药,实现全流程自助服务。
强化信息赋能。规范合理使用大数据,加强数据安全管控。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合理诊疗为准则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临床信息化应用功能,不断提升数据治理与服务能力。
聚焦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构建高质量发展“五强五评”激励机制
在全系统建立以“强学科、强人才、强融合、强示范、强监管”为抓手,以考评、述评、自评、问评、估评为主要评价体系的党建统领工作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示范带动、高频率的检查指导、有针对性的现场观摩、以问题为导向的全面施治,高效推进“五强五评”落实落细,进一步增强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学科建设能力、人才保障能力、业务实战能力、监督运行能力。2023年1-7月,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四个增加三个下降”,全区诊疗服务能力和救治能力持续上升,门诊人次增加9.88%,住院人次增加14.53%,医疗业务收入增加9.59%,群众满意度增加2.15%,门诊次均费用下降12%,检查费占比下降3.65%,信访投诉下降15.62%。(唐应容)
来源:璧山区卫生健康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