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头图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创新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2023年09月07日16:08 |
小字号

清晨七点,黄文孝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后,沿着宽阔笔直的公路,穿过道路两旁林立的商店、餐馆、咖啡厅,奔赴台塑河静钢铁基地,开启一天的工作。

黄文孝的家乡河静省,位于越南中北部,拥有天然优质的矿产、土地资源和深水良港,是不可多得的贸易“门户”。坐拥如此宝藏,但在十年前,河静却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小渔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黄文孝也不例外。

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河静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工业化时代。中冶赛迪帮助台塑集团在河静建设了东南亚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绿地钢厂——河静钢铁项目。河静一跃成为越南的钢铁重镇,黄文孝的人生因此也迎来了改变。

台塑越南河静钢厂——东南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海外近20年唯一新建千万吨级钢厂,中冶赛迪承担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咨询及十余个项目设计和总承包,实现国际千万吨级绿地钢铁系统设计和全产业链输出。中冶赛迪供图

台塑越南河静钢厂——东南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海外近20年唯一新建千万吨级钢厂,中冶赛迪承担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咨询及十余个项目设计和总承包,实现国际千万吨级绿地钢铁系统设计和全产业链输出。中冶赛迪供图

“有了台塑钢铁厂后,我们不再依赖打鱼为生,也不用外出打工,收入稳定还可以照顾家庭。”黄文孝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台塑河静项目雇用了约6000名河静本地人,技术人员约3000人。”中冶赛迪总经理助理、海外事业部部长刘勇介绍,为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中冶赛迪将在河静招募的管理人员带到国内实行一对一培养,“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铁水转头就跑,现在已经是成熟的钢铁‘师傅’。”

钢铁产业的发展反向推动了河静的教育事业,专业冶金学校的建立,培养出大批冶金人才。如今的越南,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输出国,并向周边国家输出自身的钢铁经验及产业人才。

今年6月30日,中冶赛迪总承包建设的东南亚首条转底炉冶金固废处置线——越南台塑河静钢铁转底炉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中国对外出口的首条转底炉冶金固废处置线,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整体输出转底炉核心技术、标准、装备和项目管理,项目的建设,将帮助“一带一路”冶金行业实现绿色升级。

“除了越南,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在全球钢铁热点区域布局了分支机构,通过工程技术创新,为沿线国家工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供给。”刘勇介绍,中冶赛迪承担设计和核心设备供货的世界最大新建高炉——印度最大钢铁企业TATA钢铁KPO钢厂5870立方米高炉,打破了发达国家工程公司在印度大型高炉领域的垄断局面;先后为土耳其第一大冶金矿山集团—Oyak集团旗下两座钢厂提供了高炉、热风炉、煤气柜等设备成套服务;2019年,中冶赛迪承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玻利维亚穆通钢铁项目开工,建设该国第一个全流程钢铁企业。

2019年,由中冶赛迪承担总体设计和核心标段设备成套的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成功东南亚效率最高的长流程钢厂。

马来西亚联合钢铁。中冶赛迪供图

马来西亚联合钢铁。中冶赛迪供图

该项目采用全球主流的全流程钢铁冶炼工艺生产流程,以及环保型原料场、紧凑式“一罐制”铁水运输、热装热送等国际领先环保技术,自发电率达到90%以上,固废利用率98%,吨钢外购新水消耗1.6立方米,铁水运输距离0.15千米,吨钢占地面积0.68平方米,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联合钢铁项目年产350万吨高端棒线材和H型钢,市场辐射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对于推动中马双边经济贸易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刘勇介绍,联合钢铁还为当地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待遇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早在2013年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但当时对国外的商业标准、工作习惯、文化缺乏了解与重视,导致走了些许弯路,也交了一些‘学费’。”回首过往,刘勇不胜唏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中冶赛迪与其他诸多中国企业抱团取暖,更加坚定了国际化的步伐,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带动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成果走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当前,全球钢铁50强中80%以上都成为中冶赛迪的客户。

“通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不仅收获的商业订单,还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国际化的发展中,考虑如何用我们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为当地的客户、社区,创造更多价值,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刘勇说,理念上的转变让中冶赛迪的市场经济行为取得了更多的成果。

中冶赛迪研究院。中冶赛迪供图

中冶赛迪研究院。中冶赛迪供图

在欧洲,中冶赛迪英国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公司的海外运营平台,为塔塔英国等欧美客户提供服务,助力欧洲传统钢铁企业改造升级;在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区域,中冶赛迪更是拥有很多类似联合钢铁这样的钢铁工业项目。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日渐深入,中冶赛迪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广阔的非洲大陆。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目前已有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中非往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冶赛迪很早就在非洲有所布局。“过去这十年,我们在加纳、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都有项目承接。”刘勇说。

“接下来,中冶赛迪将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向沿线国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也致力于走进去,融入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政府、科研院校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加深彼此理解的同时,让中冶赛迪的国际化之路走得更好更稳。”刘勇说,“为全世界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李波)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