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沙坪坝:首届沙磁科学节启动仪式举行

2023年09月19日19:02 |
小字号

能够保障学生多种需求的智慧教室,倒流的水柱,独具匠心的人工智能......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里刮起一阵“科技风”。

9月19日,2023年沙坪坝区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暨首届沙磁科学节启动仪式在磁器口街道古镇广场举办。活动由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主办,沙坪坝区科协、区科技局牵头承办,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网信办、区教委等22家单位联合承办。

演绎科普情景剧。受访者供图

演绎科普情景剧。受访者供图

益趣活动 助力科普入心入脑

“参加科普展示活动的团队有10位学生,他们分别担任科普讲解员、卡通人物和剧情演员。”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任教师罗唤和学生们通过情景剧,向广大市民科普健康知识,生动有趣的演绎吸引不少人驻足。

罗唤介绍,团队长期以来关注百姓健康科普知识传播与普及,希望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普展示活动提升百姓健康生活理念,助力健康中国。

“我研发的项目叫《智慧教室》,它集各类型的服务于一体,能很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休息需求。”12岁的徐逸飞来自南渝中学,活动现场,他正在向参观市民介绍自己的研发成果。

“热闹的氛围、益趣的活动,能让科普入心入脑。”沙坪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联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反邪教宣传月共同举办,包括启动仪式及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果展、数字沙坪坝科普云体验、“科技筑梦 畅想未来”青少年沉浸式研学体验、磁器长歌数字文旅科普展、科普故事荟与科普剧展演、“1+N”主题科普宣传等7大主题科普展,邀请辖区40余家单位参展。

活动中举办了科学秀表演、科普故事荟、沙磁青少年专利孵化展、科学小实验、科普剧展演、数字科普云体验、“银龄”科普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观展、咨询和互动体验,发放科普宣传册、科普宣传品上万余份。

活动还为2023年度沙坪坝区科普基地授牌,为第四届“沙磁杯”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获奖代表、2023年沙坪坝区“最美科普志愿者”颁发证书,为沙坪坝区红岩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沙坪坝区科普展教联盟揭牌。

介绍《智慧教室》。黄亚辉摄

介绍《智慧教室》。黄亚辉摄

积聚资源 七大主题科普展迎客

沙坪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亮点为校地院企会五方联动,七大主题科普展“看、听、玩”一体的科普“佳肴”。

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专设青少年专利孵化展,展示来自名校联中、南渝中学、高滩岩小学、树人景瑞小学等中小学青少年专利孵化展品,包括风光互补智能照明灭蚊器,漫步超级火星城市,物联网智能花盆,物联网智能语音台灯,智慧教室、多功能智能兰花养护小管家等,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科技知识、创新素养的平台,也开启了一场探索交流之旅。

科技创新能听、能看、能互动、能体验。青少年科学秀、“火泡泡奇幻秀”科普实验、科普剧、“逐梦星空”天文摄影科普展、磁流体、3D打印、航海航空模型展,一次享受视觉“科普佳肴”;《团雾》科普演说、科普故事荟、“1+N”主题科普宣传,一次“听”个够;赛力斯问界M7、高端摩托车、四足仿生机器人、沙磁科学“答”人有奖竞答、人影VR、微智便携气象站、磁器长歌数字文旅科普展,“玩”转科学。还有“智慧城管 数字治理”城市云展厅、数字农业场景化应用、嘉陵江洪峰 应急指挥系统等数字沙坪坝云体验,展现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科技加持下社会治理的新图景。

“1+N”科普主题宣传。共有23家单位参与,内容包括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网络安全、碳达峰碳中和、卫生健康、应急安全、农业生态、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答、垃圾分类、义诊、节能环保、反邪教、“银龄”科普体验等。

磁器长歌数字文旅科普展。“磁器长歌”深入挖掘磁器口丰富的文化资源,以科技为媒,以传统为基,结合AR、VR、MR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重现“千年磁器口·时代新磁场”历史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体验新场景。

除主场活动外,沙坪坝区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联合联动驻区高校、学(协)会、科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基地等举办沙磁健康科普讲坛、“畅想太空”暑期青少年科学营、大学实验室科普“云”探索、“药回安全”创意科普宣传、院士专家进校园、大手牵小手科普研学——走进大学实验室、“博士讲科研”系列讲座等系列特色主题活动60余个。

演示“水柱倒流”。黄亚辉摄

演示“水柱倒流”。黄亚辉摄

科普赋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沙坪坝区瞄准“科普全域化”战略目标,加快“科普供给侧改革”提质增速,突出科普赋能、专家引领、资源整合、科普科创融合,调动整合群团组织、行业系统、驻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唱科普大戏,积极推动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一体、校地院企会五方联动”的全域科普新格局,已连续四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该区始终坚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注重挖掘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科普资源,并积极引进科技文旅等资源,共建科普基地,打造科普活动平台。协同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动驻区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科普场馆、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

目前,全区共打造主题科普馆和青少年特色科技馆17个,社区科普公园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中小学校外科普基地8个,共建市、区科普基地76个。

注重强化科普专业力量引领示范,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专家科普工作室、科学传播专家团、科普讲师团、院士专家进校园等专家科普团队10余个。以“线上常态宣传+线下有效覆盖”的方式,扎实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除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外,还联合举办沙磁科学“答”人、科普达人秀、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探索大学实验室、小研究员讲科普、“知之”流动科普站等“沙磁”科普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红岩科技志愿服务行”、中小学科技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200余场次。

该区把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作为厚植创新土壤的重要内容,并引领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依托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主动融入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以及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新桥临床转化中心等“三园两中心”建设。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联合举办“资本赋能 产业共赢”推介、线上科普论坛、全国科普日、成渝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聚智赋能。(黄亚辉)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