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送公益课进校园

在渝北实验小学,“送课”老师正在给学生上编程课。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
人民网重庆10月8日电 (记者胡虹)教育领域“双减”政策落地后,重庆市中小学校陆续推出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既有家庭作业辅导,也提供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素质拓展类服务。与此同时,面对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成为各个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因此,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全区校外教育主阵地,为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送公益课进校园,助力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
在渝北实验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正按部就班进行:在编程课上,五、六年级的学生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python程序设计;在书法课上,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正和老师一起学习书法,进行握笔、坐姿训练……
近日,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送公益课进校园服务团队来到渝北实验小学。他们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编程、围棋、书法和播音主持等项目的拓展实践延时课。课程采取导师引领,学生参与体验的方式,陪伴孩子们走进精彩纷呈的探索空间。通过延时课服务,加强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激发他们个性的发展。
渝北实验小学“送课”教师陈琪表示,自己为渝北实验小学“送课”已经进行一个月了,通过“送课”进校园助力“双减”,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据前期了解,我区现有中小学100余所,各学校对艺体、科创等课程项目有一定需求。”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中心通过对授课教师支付课时费,将课程免费投放至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据悉,自2022年9月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进驻学校启动第一期助力“双减”公益课堂课后延时志愿服务以来,共走进辖区内空港佳园小学、两江小学、环雅小学、数据谷小学等10余所学校开展“送课”服务,公益课堂涉及书法、舞蹈、围棋、足球、篮球等10余个项目,每所学校免费送课3—5次/周,累计受益青少年1.5万余人次,课程贴近青少年需求,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接下来,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将积极探索推动城乡校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真正实现校外教育工作“动”起来、“活”起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