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近视防控有方法 科学用眼不迷茫

2023年11月17日16:21 |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健康视频节目,我是主持人文彦。

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科学预防近视?近视防控应该关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重庆华厦眼科医院小儿眼科医生赵小黎和邹巧玲,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赵医生、邹医生,你们好!

赵小黎:主持人好,大家好!

邹巧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想问问赵医生,近视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

赵小黎:近视的形成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角膜曲率过陡,眼压偏高等,所以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做屈光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后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做作业的姿势不正确,以及不良的用眼习惯,例如:长时间的近距离学习、看书等。最后是不良的用眼环境,灯光、环境采光不足,户外活动时间不够等也会造成近视。

主持人:如果父母是近视,遗传给孩子的概率有多大?

赵小黎:一般认为,若父母有近视,孩子患有近视的可能性较大。父母中单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为15%。父母中双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为26%。父母中有屈光度>-6.00D时,也就是600度以上,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大概在40%—60%。但除了遗传因素,后天的视觉环境、生活习惯、全身健康、营养状况等都存在相关影响。

就像我是一个高度近视,孩子爸爸是中度近视,所以我家孩子就属于近视的高危人群。一直以来就对孩子视力方面特别关注,从半岁开始就带她来医院做眼保健及屈光筛查,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重视孩子的用眼习惯,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口述绘本里的故事给她听,营养均衡及充足睡眠,希望通过这些,可以预防孩子不近视,或者避免成长为高度近视。

主持人:有部分家长认为,近视了给孩子配副眼镜就行了,从眼科医生的角度来看,近视会引发哪些问题呢?

赵小黎: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近视了也没关系,先配眼镜,成年后可以做近视手术。”作为眼科医生,每次听到有些家长有类似的想法,我都会感到很无奈。很多人会忽视一点,近视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保护眼部健康,预防是上策,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眼镜和手术解决,就像一个气球被吹大,气球壁变薄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最薄弱的地方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破掉。所以,近视眼绝对不是戴眼镜、动手术这么简单的,造成的眼底损伤会一直存在。高度近视还会引发一些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失明。

主持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邹医生,您认为近视防控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

邹巧玲:近视防控,每个年龄各有侧重。

3岁前的婴幼儿阶段,要注重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只要行为跟同龄人的孩子无异,在视力方面就不必过分担忧。

在3—6岁,要控制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建议建立视觉档案,定期验光,做好视力记录、眼球光学生物测量,记录眼轴的长度,以便与将来做对比。

7—14岁是近视度数上涨速度最快的年龄阶段,因此也是近视控制的重点时期,不进行近视控制,孩子一年平均可以涨150度至200度,此阶段增加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都要提上日程。

一般15岁后,眼轴的年龄生长曲线会放缓,近视增长一般也会减缓。

所以,在各个阶段,家长都不要放松孩子的近视防控问题。

主持人:如果孩子不小心近视了,有效的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哪些?

邹巧玲:首先是光学手段。在孩子近视后,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软性周边离焦接触镜或者离焦设计框架眼镜等,可通过在周边视网膜形成近视性离焦来控制近视发展。另外我们在日常治疗中,会给近视的小朋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具有良好的延缓近视进展效果。

近视防控只靠单一手段难以达到效果,提倡联合防控,即光学与药物、视功能训练等多手段联合。除此之外,改善日常照明环境,端正学习坐姿,近距离用眼30分钟看远放松,均衡饮食,保证每晚9小时充足睡眠,也是近视防控的加分项。

主持人:最后,在保护眼健康方面,邹医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邹巧玲: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调整合理的膳食,鼓励孩子做到不挑食,另外增加牛奶等钙类的摄入,有利于眼球结构更健康。除膳食平衡外,增加户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每天要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用眼习惯方面,要遵守“20—20—20”原则,也就是每20分钟把视线从屏幕或书本移开,看至少20英尺(6米)远的物体,以及看远方物体保持20秒以上。

尤其保证充足的睡眠相当重要,它不仅能保护眼睛,也能避免用眼过多而造成眼干。最后,提醒家长在眼病上也要格外留意,做好精准的监控和治疗,让孩子的眼健康更有保障。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赵医生、邹医生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赵小黎、邹巧玲:再见!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