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儿童抽动症的科学认知

2023年11月24日12:06 |
小字号

主持人:孩子反复眨眼睛、时常摇头耸肩或是时不时地发出单调重复的声音……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在“作祟”。什么是儿童抽动症?它有哪些表现呢?本期健康视频节目就特别邀请到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刘景远跟大家聊聊相关话题。刘主任,您好!

刘景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什么是儿童抽动症?它有什么具体表现?

刘景远:“抽动症”是临床以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表现为局部肌肉不能自控地抽动,且抽动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和快速收缩的特点,5-12岁的儿童症状表现更为明显。

抽动症具体的临床表现为频繁的眨眼、皱眉、噘嘴、张口、吸鼻子、清嗓子、扭脖子、点头、耸肩和吸肚子等,也有部分患儿会发出小猫、小狗样的尖叫。

主持人:导致儿童抽动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刘景远:抽动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是遗传因素,如果患儿的父母有既往相关病史,孩子遗传抽动症的概率就更大。

二是神经生物学因素,这是发生抽动症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大脑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多巴胺因素等有很强的相关性。

三是感染因素,如感冒发热,出现呼吸道溶血性球菌的感染而导致。

四是环境因素,当神经系统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唤醒状态时,就会加快抽动的发生。比如过度疲劳、紧张、焦虑、愤怒、沮丧、压力过大,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等情况都会比较容易发生。

五是铜蓝蛋白的代谢异常,这也跟抽动的发生有很强的关联性。

主持人:抽动症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应对?

刘景远:引发学习困难,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常常会因为控制抽动而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又因在学校会经常遭到嘲笑而逃避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常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

其次是导致个性偏执,孩子在情绪上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因个性偏执导致与周围人群相处不融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会感到孤独,不能正常地进行交流。

再者是引起交流障碍,孩子往往无法与他人、家里维持良好的关系,在与人接触时,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回避对方的身体接触甚至是视线接触,从而产生沟通交流障碍。

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诊断干预,部分孩子的抽动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入成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长久的伤害。

主持人:孩子日常的哪些习惯会引起儿童抽动症呢?

刘景远:抽动症的发生,跟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引起抽动症的发生。如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特别对一些惊险刺激暴力的内容观看过多。其次是饮食上不规律,辛辣油炸等食物过多摄入。还有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不充分,经常感冒、过度疲劳,经常打骂孩子等都能诱导抽动症的发生。

主持人:抽动症反复发作,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刘景远:对于抽动症反复发作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规范的干预治疗。如中医针灸、行为纠正、一对一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都需要系统且规律地进行治疗。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包括管理好孩子的睡眠时间,保障孩子有充分的睡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给孩子的压力,缓解其紧张情绪等。在此,我呼吁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做到规范干预,合理带教,早日解决抽动症的困扰。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刘主任的分享,同时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刘景远:再见!

(责编:刘祎、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