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巫溪好人赡养聋哑孤寡老人20年

与刘荣第一次见面,他笑嘻嘻地站在路边,亲切地迎上来带路。“今天太阳好,老人们都在房前晒太阳呢!老人来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没一起拍过照,一会儿能不能给我们拍张全家福?”刘荣口中的老人名叫姚盛财,是一名聋哑孤寡老人,2003年从大山后的长桂乡来到刘荣家里,一晃20年过去了,他们早就变成了一家人。
心生怜悯收留老人
在巫溪县文峰镇银峰村刘荣的家里,见到了正在家门口坐着的姚盛财和刘荣的父母,尽管无法通过正常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姚盛财还是能通过手势和刘荣的父母一起开心聊天,满脸笑意。“一起生活了20年,比比划划早就能看懂了。”刘荣74岁的父亲刘成富笑眯眯地说。
时间回到2003年六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荣听说自己的舅舅有一个远房亲戚,名叫姚盛财,因病成为聋哑人,现已年过50,随着家人相继离世,留下孤苦无依的他独自生活,为了生存,几经辗转从长桂乡来到文峰镇建楼村为他人做长工。
当时的刘荣一直在家创业,刚刚开设了一个养牛场。“反正我们厂里缺个搭把手的,老人这么孤苦伶仃,我当时就想把他接到身边来,正好有个照应!”出于恻隐之心,刘荣和妻子苏学美商量,既然是舅舅的远房亲戚,不如以厂里缺人手的名义把老人接到自己家来,比在外人家做长工要好。在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他又先后跟父母和舅舅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位老人都对刘荣的想法十分支持。
六月底,刘荣夫妻二人乘坐班车到建楼村找到姚盛财,连比带划地跟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姚盛财辞去长工来他们家帮忙,刘荣则管他吃穿用度,为他养老送终。
姚盛财虽然又聋又哑,但心里还是十分明白。在弄清楚刘荣的意思后,老人欣然同意来到刘荣家。
刚开始,老人独居时间长了,生活习惯与刘荣一家人不太一样,刘荣就和妻子商量,老人的情况特殊,只能多提醒,让他一点一点地改变。同时,为了让老人安心在自家长住,也尽可能地只安排老人做一些轻松的杂活。
不到两个月,老人慢慢适应了一家生活的气氛,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善意,常常主动帮忙,用实际行动回报刘荣的恩情。
“他经常主动在牛场忙到深夜。”那时候,刘荣的养牛场刚刚起步,眼看他和妻子忙不过来,老人常常主动帮忙割草、喂牛、清扫圈舍,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无微不至照顾老人
姚盛财刚到刘家时,行李只有几件简单的衣物,因为穿了很多年,已经洗得泛白了。眼看马上到换季的时间了,刘荣嘱咐妻子去街上给自己的爷爷、父母及姚盛财各买两套衣服。接过新衣服,姚盛财马上去卧室换上,他不停地用手摸着新衣,还炫耀似地向刘荣父亲展示,笑得合不拢嘴。
姚盛财本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早年因病,导致他背长期无法伸直,腿脚也不是很利索。尽管如此,他还是帮刘荣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常年劳累也积累了一些小的病痛,每到天气变化,老人就会出现一些小感冒、身体酸痛等小毛病。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刘荣和妻子就会马上为老人买来感冒药或者止痛片,并按照医生的嘱咐,让老人及时服药。稍有空闲,还会为老人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帮助他缓解疼痛。
“他的身体还算很好。”刘荣说,在他们的照料下,老人这些年基本没生过大病,仅有的几次稍微严重的病痛,都因为治疗及时,没几天就恢复正常了。
姚盛财唯一的亲人只剩一远房侄子,由于搬离了老家,不方便照料老人,所以姚盛财逢年过节也都在刘荣家度过。
这些年以来,每到春节,夫妻二人都会早早地为家里老人们准备好新衣服,做上一大桌爱吃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可以说,姚盛财已经完全把刘荣家当作了自己的家。
自觉自愿赡养老人
今年,刚好是姚盛财在刘家的第二十个年头。如今的他已经72岁,也只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了。
“哪怕70多岁了,仍旧闲不下来,根本闲不住。”通过20年的相处,刘荣的父亲早已和姚盛财成了很好的兄弟,很了解姚盛财的性格。他告诉记者,他们告诉过姚盛财可以不用干活了,但他很固执,每天还是习惯性地要帮忙。
一家人对姚盛财的照顾,周围邻居都看在眼里,他们很佩服刘荣一家的做法,但也曾劝说刘荣的妻子,自己年过半百了还在照顾无亲无故的聋哑老人,不如把他送到养老院去会轻松一点,刘荣的妻子坚定地回绝了邻居的建议。
“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就是一家人了!我们肯定会给老人养老送终的。”苏学美说,她很支持老公赡养姚盛财的做法,他们一家虽然赡养了他,但老人懂得感恩,为他们做了很多事。他们为姚盛财申请了五保户,并表示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好姚盛财的后半生。
“老人百年归世后需要的寿材、寿衣等物品,我们都提前做了准备。他老了就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了,我们也会把他照顾得好好的,就像对自己父母一样的。”刘荣说,从小他的爷爷就教导他,一定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一直谨记爷爷的教诲。如今,91岁的爷爷对他赡养姚盛财的做法也是大力支持,他今年也刚得了小孙女,家里现在五世同堂,生活美满。他说,他始终相信好人会有好报,生活会奖励一生行善的人。
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刘荣夫妇硬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孤寡残疾老人建立了家人之间一样的亲情。这段看似平凡的故事,经过20年的见证,早就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贺裕思、冉智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